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高潮期后,大家终于可以自由跨州旅游或探亲,开车自驾游的人数继续增加中。但开车外出时,不要忘记身高135公分以下幼童,必须乘坐儿童安全座椅,且采后向式乘坐(Rear Facing)安全性更高。
根据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儿童安全座椅指南,交通部按照联合国规例(UNR),强制所有身高135公分以下的孩童乘车时,都需坐上儿童安全座椅,且儿童安全座椅也需要符合欧洲EN ECE R44/04和R129儿童安全椅认证。
虽然马来西亚家长对幼童必须乘坐儿童安全座椅已提高觉醒,但他们对于后向式乘坐(或称反向式乘坐)的认知还是非常不足的!
叶淑梅:
幼童身体柔软 可调整舒适姿势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培训计划导师叶淑梅(May Hwong)常遇家长询问,孩子已经两岁了,开始感觉后向坐在安全座椅上时,腿部空间明显变小,孩子常常是在盘腿的状态,看起来不是太舒服。
图说:
叶淑梅也是SNS Products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她说,家长习惯用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坐姿,但其实幼童柔软的身体构造,让他们坐在安全椅上可以有各种姿势,例如盘腿、把脚举高,或是跨出来,懂得调整舒适的姿势。
“驾驶时间也不应该太长,司机每两个小时就应该停车休息一次,这时候也可以让小孩下车走走,舒展身心。”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采用前向乘坐(forward facing)汽车安全座椅时,他的双腿会比后向乘坐汽车安全座椅时,更容易受伤。这是因为当发生车祸等意外,采用前向乘坐汽车安全座椅受到撞击时,腿部会因此向前甩出,导致撞到前座的座椅,造成腿部骨折等伤害。
至于采用后向式乘坐需要维持到孩子几岁?叶淑梅说:“能越久就越好!”
后向乘坐更安全,越久越好,行车时若发生撞击,汽车安全座椅可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保护孩子头部、颈部和脊椎,若采后向乘坐,吸收力远高于前向乘坐73%,进而达到最佳保护力。
从小培养孩子习惯
坐安全椅比互动更重要
许多家长也担心,当幼儿在安全椅上采用后向乘坐,那么就无法与前座的大人互动,小孩哭闹时,家长也无法面对面的安抚。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都因为受不了小孩的哭闹,而把幼童的安全座椅改为前向乘坐,或是直接抱着小孩一起坐在车后座,如此一来,只要小孩哭闹父母就妥协,就无法正确的培养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好习惯。
对于这个担忧,叶淑梅认为,幼童在行驶中的车子内,安全比社交互动更重要。因为小孩的社交技能发展,是透过各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像是口语和听觉。所以家长可以透过讲话、唱歌等方式安抚孩子,让他保持在乘车时是愉快。
根据欧洲最新i-size法规ECE R129/00,孩童应该后向乘坐直到15个月大。不过,仍有很多国际安全专家建议后向乘坐到4岁,瑞典的法规甚至规定孩子必须后向乘坐直到4岁。
★后向乘坐理由
─撞击来自前向:当意外事故发生时,绝大部分的撞击力来自于正前方和侧前方。
─前向乘坐的危险性:当意外发生时,因为孩童的身体较轻,所以很容易被巨大的力量甩向前,造成严重的伤害。
─后向乘坐的安全性:当车祸意外发生时,汽座能吸收并分散来自前方的撞击力,孩子的身体会被汽座安全的包覆住,达到最佳保护力。
★后向乘坐的保护特点
─可降低70%的头部伤害
─可降低73%的颈部撞击力
─最常见的伤害:发生撞击时,头部受伤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伤害,因为婴幼儿的头骨尚未发育完全,未达平衡比例。
─尚未发育完全:事实上,人类的头骨要到20岁才会发育完全。尤其儿童的头骨特别的薄且柔软,因此较为脆弱且易受伤害。
─脆弱的头部:儿童头部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25%(成人头部占6%),因此他们脆弱的肌肉无法承受来自头颈部过大的撞击力。
─发育中的脊椎:儿童的脊椎和椎骨尚未发育完全,不像成人已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延伸阅读↓↓
骑行人生:头盔…你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