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月圓:風雨中抱緊自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巫月圓:風雨中抱緊自由

半夜的香港下暴雨,卻澆不熄數以萬計學子的熱誠,他們在暴雨中豎立起風雨中抱緊自由的標語,大聲喊出香港人加油的口號,要求香港民主、自由。這一幕,感動了很多人。



香港佔中運動在87顆催淚彈之后,被推至另一高峰,佔中的不僅是年輕人和知識份子,很多中年人老人也紛紛站出來,理由十分簡單,當目睹手無寸鐵的學生被催淚彈轟炸時,相信很少人心中會不沸騰,結果,9月30日當晚的示威人數達到八萬人(非官方數據),一波接一波香港人如接力般湧上街頭,不只為了保護學生、要求政府聆听人民訴求,更多的是表達他們的悲憤、失望。

實際上,在未發動佔中之前,很多香港人並不是如此贊同,要知道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需要維穩安定,而不是動亂、癱瘓經濟,但暴力鎮壓之后,原本的中立者也動搖,“鎮壓”、“暴力”等字眼,向來用在暴民身上,但佔中的大學生並不是暴民。

拒絕溝通局勢變更壞



起初學生們只是要和特首梁振英對話,最后卻變成全民上街的雨傘革命,這個發展令人跌破眼鏡,卻也讓當權汲取了教訓:拒絕溝通的下場只會讓局勢變得更壞。

這兩天是中國國慶日假期,示威者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多,如何和平解散,的確令特區政府大傷腦筋,既不能示弱又要維護威權,軟性喊話也打動不了示威者的心,這個號稱最和平的示威將如何演變下去,全世界都在看。

政府和人民溝通、交流,本是天經地義,一個拒絕溝通的政府也同時是一個不敢面對人民的政府,長此以往會招致人民強烈反彈。

看回大馬,我們也面對同樣問題,人民的訴求往往被視為無理、不合時宜,加上政客耍弄、挑撥情緒,原本的訴求往往被視為反政府,政策和民意仿如兩道平行線,永遠不交接。

當民意傳達不到給政府,或是長久被漠視時,上街是唯一途徑,這是全世界政府最怕,卻是人民迫于無奈的做法,上街示威不是參加嘉年華,再和平的示威也會面對遭鎮壓的風險,今天你站了出來,就要預料到他日會被算舊帳,但港人仍是站了出來,把在風雨中仍抱緊自由的精神傳達給全世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