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亚洲各国通胀已开始显现降温迹象,意味着席卷近一年半的升息潮即将来到尾声;经济分析师认为,由于促使通胀窜升的元凶已不复存在,大马与亚洲各国明年上半年将停止升息,以应对下半年可能会来袭的经济衰退。
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接受《中国报》电访时指出,导致通胀高涨的因素,包括石油、大宗商品、粮食和运输费等价格回落到疫情前水平,因此亚洲国家的升息步伐也会持续减速。
“除了供应链问题,亚洲国家本身并没有经济过热的问题,所以无需跟随美联储激进的紧缩周期,亚洲升息潮已经差不多来到尽头。”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成为2023年的最大议题,他预计,亚洲明年上半年很大可能会停止升息,下半年前景则视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局势发展。
当中包括美国能否实现“软着陆”、欧洲在冬天的能源危机,以及中国在松绑防疫措施后的经济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亚洲通胀现象已有缓解,今年通胀预期为4.4%,但能源类和食品类物价压力仍在,因此明年通胀率料达4.2%。
国行上半年或升息一次
资深经济分析师兼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则认为,预期美联储明年收窄升息幅度,亚洲央行可以“松一口气”。
“亚洲央行无需再紧跟着美联储的升息步伐,而且利差缩小也有利缓解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问题。”
来到大马,他预计,由于通胀和核心通胀率继续上升,国家银行或会在明年上半年将利率提高到3.25%,但胥视国内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在补贴机制方面。
另一方面,黄锦荣认为,我国通胀率自9月起已经有下跌趋势,相信国行明年上半年顶多升息1次至3%,或按兵不动。
“隔夜官方利率(OPR)最高会到3%,因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通胀率)保持在0%时,才能更好的发挥扶持经济发展的效果。”
应趁机改革财政政策
展望明年,随着亚洲升息潮拉下帷幕,宏观经济状况将以更健全的方向成长,黄锦荣看好我国明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料毫无压力,而政府应该趁机落实财政改革政策。
他说,我国11月贸易与进出口表现持续优异、劳动力市场强劲复苏、通胀率放缓、令吉兑美元回升至4.40水平,未来国家财政赤字亦有望持续改善,这些迹象都显示我国明年上半年经济前景良好。
不过,经济衰退的风声仍不绝于耳,倘若下半年出现经济放缓,国行则可能会降息,但仍取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尤其是美国。
“若美国能实现经济软着陆,大马则有望避免经济放缓。”
李兴裕则强调,明年政府需专注于通胀和生活成本上扬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同时须加强内需以抵消出口疲软现象。
另外,他也促请政府加大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和外国投资,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收入。
韩国料率先停止升息
日经新闻报导指出,韩国、泰国、印度等亚洲多国央行预料明年将脱离升息阵营,主因是美元汇率过顶,亚洲各国通胀减缓,全球景气滑坡对亚洲经济冲击加重;加上多国负债沉重,难以承受持续升息压力。
随着美元从高峰回落,加上亚洲各国经常账收支改善,对外债依赖度下降,且拥有雄厚外汇存底,都有助于各国摆脱美元升值压力。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者预测,美元汇率已越过顶峰,整个2023年将回贬,意味亚洲各央行的升息周期已接近尾声。
当中在2021年8月率先升息的韩国,有望再次领先退出紧缩政策;韩国在开启升息周期以来,总升息幅度达2.75%,重创家庭财务,因此紧缩周期料即将触顶。
泰国家庭同样负债沉重,泰国央行今年三度升息,每次0.25%。泰国央行周一(19日)发布文告指出,将持续正常化利率,而逐步升息步调将会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并暗示明年下半年结束紧缩周期,预计届时经济将完全复苏。
尽管如此,黄锦荣解释,单靠升息是无法扭转本币兑美元的走软之势,所以亚洲央行升息的目的不完全为提振本币走势,更大程度是以国内经济表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