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30多年後今登場 邀您看8場木偶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闊別30多年後今登場 邀您看8場木偶戲

(馬六甲22日訊)馬六甲人闊別30余年的興化木偶戲,將從明天開始,一連四天在興安會館舉行的媽祖文化節“媽祖廟會”單元中,演出四畫夜共八場木偶戲,莆仙樂曲、鄉音唱戲,這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傳統絕活。



媽祖文化節主辦單位興安天后宮與興安會館,這次從新加坡重金禮聘新和平木偶戲班到馬六甲演出,這是目前新加坡唯一能以興化話演出的木偶戲班,該戲班上世紀30年代開始立足新馬兩地,64歲的班主楊來好是第三代接班人。

楊來好說,能回到馬六甲演出,算是圓了他的夢想。

主要為酬神演出



“我12歲時跟爺爺來過馬六甲演木偶戲,演到35歲時,就沒來過馬六甲了,時間一幌也近30年。”

莆仙木偶戲俗稱“傀儡戲”,興化人甚至稱它為“柴頭仔戲”,用的是半個人高的提線木偶,每個木身的提線少者8條,多者16條,戲兄就在一搖一晃間,一邊操弄木偶、嘴裡自個兒唱戲,演出兩小時的戲劇,由三人提線,四人作后台打鼓、彈琴、拉二胡,配合電子琴,唱個天南地北,自我陶醉在小小的戲台裡。

這種傳統劇主要在神誕和廟宇節慶上演出,除了酬神,過去家境好的興化老鄉也喜歡在結婚、生日時,請戲班到家裡表演助興。

為了重返馬六甲的演出,楊來好特地從中國調來3名老將助陣,希望能給馬六甲的老鄉與民眾重溫舊夢。

老一輩的馬六甲興化人對木偶戲是熟悉不過的,演戲的地點,就在武雅拉也的保安宮對面的建築,70年代是興安會館所在。

多是神話或民間故事

來好已把他的戲台、木偶運到興安會館,並已在冷氣禮堂的舞台上搭起木偶戲台,準備好好演戲。

四天的木偶戲由楊四妹閤家、吳建中閤家、拿督吳金華閤家及林德才閤家答謝,每天下午2時至4時,晚上8時至10時演出。

戲目包括“土地公送子”、“風雨夫妻”、“雙家喜”、“王兆榮”、“珍珠塔”、“百壽團”、“陳文龍”、“李望龍”、“財丁貴”,木偶戲內容多數是神話故事或民間故事,許多都由興化大戲劇目改編,手抄的演出本,將由提線的戲手唱出。

楊來好說,他也把一些西遊記故事人物的木偶帶來,這些木偶演出時能翻觔斗,增添觀眾的興趣。

依舊風俗答謝神恩
■居民吳美西(68歲)

興化木偶戲應該有30年沒在馬六甲上演,以前請木偶戲來表演,是依中國舊時的風俗答謝神恩,舉凡家裡的病癒災難者在求助天公后,都要演戲還神,而且不能演人戲,要演木偶戲。

以前興化漁民多住在馬六甲河邊,他們祭拜干浪的王爺公朱府王爺,由于交通不便,他們把神明請來保安宮,趁王爺聖誕時,答謝木偶戲謝天公,后來“欠”的戲都謝完了,要新加坡坡請木偶戲又遇到困難,漸漸的,木偶戲使中斷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興化人嘉年華
■前興安天后宮總務蔡倫水(76歲)

對傳統木偶戲重臨馬六甲感到高興,木偶戲曾經是鄉土文化傳承的媒介,可惜斷續了30多年,早年保安宮酬神時演木偶戲,是興化人的嘉年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