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梓翔︰華教之路何去何從?
馬華新山區會秘書
政治訴求中,華文教育一直是大馬華裔的首要課題,建華小建獨中、希望政府給與全方面的資助,以及承認華文教育學術資格等,皆是馬華公會建黨以來,責無旁貸的奮鬥目標。
在建國過程中華教為國家培育了不少棟樑,也為國家繁榮出了不少力,這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有的友族或會認為,華教之所以存在,是國陣政府為了博取華裔的支持,即使華裔占大馬人口逾20%,也允許辦華校、大專學府設中文系,以及培養華文教師。
他們認為,在印尼和泰國的華裔連華文名字都沒有了,更甭說華文教育,所以深感大馬政府太照顧華教發展。
唯筆者認為,華文教育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從社會契約到教育法令都已給足夠的保障,既然我們都有法令的保護,政府的資助,那何來的困境?問題來自華人自己。
無可否認,大多數大馬華裔都以華教,作為捍衛本身文化特色的前線,一旦華教消滅,直接促使中華文化思想蕩然無存。
遺憾的是,在捍衛華教的同時,出現一些偽君子,沽名釣譽,分裂華人團結,打著華教鬥士的幌子卻阻礙華教發展。
別袖手旁觀
同時,縱然馬華公會與行動黨在政治上是對立的,但馬華在努力為華文教為爭取利益時,希望行動黨別只是袖手旁觀。
試問,何時看見行動黨為華教籌款辦校?即使有籌款也只是為自己的黨刮取民膏民脂。
民聯執政雪州后,也似乎未為華小的校地伸出援手,反而設定種種不合理的條件。
華人選民日益減少,是時候為下一代找出路。
歷史教訓了我們,分裂只會將華人推入火坑,當華人不再有政治影響力時,政經文教將無立足之地。
團結不是為了馬華有官職,最重要的是華人在我國還有一席之地,繼續在這裡開支散葉,發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