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报导:黄治振
本期发明:口罩
马来西亚创意人才辈出,也培养了各领域精英人才。你或许还不知道,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物品,原来都是出自大马人之手。《中国报》整理了部分大马发明的渊源典故,让你了解“大马能”的精神。
过去3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成了人人防疫保护自己的必需品,尤其疫情严峻期间,政府和卫生部时刻叮咛戴好口罩,但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口罩最早期是由一名马来西亚华裔发明。
1879年出生于槟城的伍连德医生,是满清年代相当出名的医学博士,也是第一位在剑桥大学专攻医学的华裔学生。他在19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爆发鼠疫之时,被清朝政府派遣医治鼠疫。
伍连德发现旱獭在鼠疫方面的传播作用,并采取多项隔离与检查措施,包括交通和人口移动管制、口罩防护,甚至解剖尸体造出病因,焚烧病人的尸体,以杜绝病毒。
他在为一名死于鼠疫的病患遗体解剖时,也发现病毒传染主因是通过空气和呼吸道传播,因此他发明了以棉布和纱布做成的口罩,并要求当时清朝百姓佩戴口罩,该口罩款式也被称为“伍连德口罩”,被认为是N95口罩的始祖之一。
鼠疫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后来经过满洲里,疫情于1910年失控,夺走逾6万人性命,感染者死亡率更是高达100%;但伍连德仅花了7个月,即迅速扑灭中国东北发生的鼠疫,疫情在1911年3月受控。
2003年爆发SARS疫情时,中国医护人员延续伍连德采用的方法来防范病毒。
伍连德因对抗鼠疫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发现旱獭在其传播中的作用,在193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成为首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伍连德先后领导防疫工作,控制了1917年绥远鼠疫、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中国东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乱;随后于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后,阔别30年再回到马来亚,并创办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定居怡保,在当地开设私人诊所。
伍连德于1960年在槟城逝世,享年81岁。
住宅区命名 伍连德花园
伍连德去世后,有不少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道路和建筑物,纪念这位抗疫英雄的伟大贡献,其母校即槟城大英义学附近的住宅区,被命名为伍连德花园。
霹雳怡保也有一条路,被命名为伍连德路。
此外,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6号的伍连德故居,也在2009年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则在2008年出资建立伍连德纪念馆。
2021年3月10日,在新冠疫情期间,谷歌以涂鸦方式在搜索引擎首页,纪念伍连德142岁冥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