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吉:污染與國際政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廖朝吉:污染與國際政治

北京在開APEC(亞太經合會議),為了讓國際友人領袖看到美麗市景,北京開始了一系列排污措施。北京朋友常說,一年四季中,最好看的就是秋天。藍天白雲,襯托出秋葉孤黃,滿山秋色。但那最重要的背景──藍天白雲,卻是奢侈品、都市神話。大家可以因為偶爾陣雨過后或颳風后,藍天出現,競相走告,微信微博一片曬藍天潮。



前不久我去了南京一趟,一樣灰濛濛塵土飄散。“空氣”不空,填滿小粒子,鼻子最有感受。朋友一直掛在嘴邊,8月份舉辦青奧會后好很多了。我當下沒聽明白。原來,為了讓國際運動健兒在藍天白雲下競技,排污工程啟動后,南京重現六朝古都的優雅,市民感受到難得的幾天優質氣候。青奧會后的南京市政府延續市民對于“藍天白雲”的渴望,形成了行政壓力,檢舉查辦非法工廠或排污不合規格的執法工作持續著。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

全球化其中一個衝突就是污染輸出。污染工業以及高密度人力的加工廠,往發展中國家遷移。跨國財團設廠使用當地的水源、原料、燃料,排放廢氣是必然的,污染水源以及破壞環境,在上個世紀的“發展就是硬道理”主宰思維中被容忍。發展中國家政治領袖常掛在嘴邊,“破壞是為了更好的建設”、“污染是暫時的,未來可整治”,以此來說服市民。

爭相躋身先進國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也是國際政治、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必經之路。發展中國家如果要脫貧入奢,躋身進入先進國,就看各自本事。獲得跨國資本移到自己的國家,忍受被施虐破壞,把握機會累積資本,實現自己國家的現代化歷程,擠入強國行列,已經是全球第三世界國家的夢想。

但是這個看似“公平”的國家由落后升級到先進遊戲規則,卻成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馬來西亞是如此,巴西是如此,中國也是如此。空氣不空,藍天不藍,水清不清,成了我們這些國家人民集體的憂鬱。每年定期的印尼燒笆帶給我們霾害,讓我們與北京上海新加坡耶加達的市民成了習近平談的“命運共同體”。

因為全球化的歷程,我們不見了藍天。加入了國際大家庭,又因為國際會議的召開,我們重見藍天,宛如詛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