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中國朋友異鄉過年不寂寞 “我們愛上大馬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佛頭條】中國朋友異鄉過年不寂寞 “我們愛上大馬了!”

報導:吳菊君
攝影:張來星、吳菊君
近年,隨著中國發展商進駐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有越來越多在馬來西亞工作的中國人,包括一些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轉移新山發展,因此近年來有不少中國人選擇留在本地過年。



士姑來順和花園匯集了多家中國餐館和超市,形成“小中國”,每逢週末或者晚上齊聚了不少中國人。

《中國報》訪問了兩名中國籍人士和一對中國籍夫妻,他們皆來自中國北方,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看看沒有返回中國度春節的中國人,如何在本地過年,如何以家鄉菜一解相思之愁,以及一起分享在本地生活的趣事,甚至愛上馬來西亞。

本地人熱情純樸好溫暖
北京姑娘冀定居大馬



馬來西亞人熱情淳樸,開朗的北京姑娘愛上這片國土,希望永遠定居新山!

來自中國北京的楊立娟(38歲),現居住新山卡薩安拉花園(Taman Casa Almyra),丈夫是新加坡人,兩人4年前從新加坡移居新山,在士姑來順和花園(Taman Nusa Bestari)經營名為“中國人家”的餐館。

她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她嫁來馬新一帶有8年了,4年前丈夫參與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在本地買了房屋,今年則將跟隨丈夫回新加坡過年。

她說,她沒有特別煮家鄉菜來一解思鄉之愁,反倒是煮的菜色都盡量符合家公婆的口味。

來自北方的楊立娟自言難忘在北京冰天雪地過春節,也非常想念地方小吃如糖葫蘆、豌豆皇、驢大滾及冰柿子。

難忘冰天雪地過春節

“北京在春節時是冰天雪地,異常寒冷,與本地的熱帶氣候不一樣,現在世界氣候已開始變暖,北京的氣候並不像以往那么的寒冷。”

個性外向的她坦言,初來到熱帶國度非常不適應,原因是在新加坡無法交到朋友,生活備感壓抑。

后來丈夫瞞著她,在新山開設餐讓她打理,她才在社區和餐館識識不少親切的鄰居和朋友,才漸漸恢復開朗的個性。

她對馬來西亞人的熱情和炎熱氣候感覺溫暖,更愛上本地果王榴槤、亞參魚頭、咖哩魚頭、鮑魚面、火龍果等。

她笑言,在馬來西亞的生活過得很開心,甚至要成立中國人馬來西亞學會或俱樂部,但政府部門都沒下文。

回中國過年好重本

中國注重禮節送禮包紅包,令楊立娟直言回中國過年好重本,一個年至少要花費4至5萬令吉!

楊立娟說,中國人注重禮節及給紅包的數額,在中國過春節並不簡單。

相反在馬來西亞過節討紅包的意義,只是象征討個好彩頭,不會太在乎紅包袋內的數額。

另外,她對本地的廟會活動也非常難忘,尤其是柔佛古廟眾神巡遊,令她大開眼界,她沒想到會如此盛大。

12碟8碗菜餚少不了

老北京人過年過節“吃席”,20道“12碟8碗”菜餚少不了。

楊立娟說,在中國過年都會擺滿滿一桌,在對比下,在馬新過年所要準備的菜餚簡單得多,就是兩者之別。

她笑言,嫁來這裡后,食量確實變小了,沒有在中國那么地大吃。

她也向《中國報》讀者介紹數道簡單家鄉菜,其中當然少不了北方人過年不可缺少的水餃。

她推薦的第二道“蒜苔肉絲”意義是精打細算,有的算才有肉吃、第三道泡椒鳳爪則是北方的下酒菜、第四道椒鹽排骨也是一道北方菜,由于北方盛產椒鹽,衍生出這道菜,還有一道紅燒肉,也是她喜歡吃的家鄉菜之一。

猶如其第二個家園
夫妻:大馬很美好

從“中國雪鄉”黑龍省牡丹江,來到一年四季都是炎熱夏天的馬來西亞的中國夫妻,漸漸愛上這熱帶國度,讚美馬來西亞真的很美好!

母貞剛(35歲,項目經理助理)住在武吉英達花園,3年前來馬,妻子李慧(35歲)則來馬2年,來馬前曾在中國任職教師。

母貞剛接受《中國報》訪問介紹家鄉時說,牡丹江是由滿語“穆丹烏拉”轉變為漢語的,“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牡丹江的名字實際上是“彎彎曲曲的江”。

本地都是遇到好人

他說,因公司業務擴充海外便來到馬來西亞,妻子之後也隨他來到本地。

母貞剛因在英國留學2年,所以在工作溝通上還不成問題,反倒是李慧則遇到語言障礙,反倒學了幾句馬來話,以應付生活所需。

他笑言,兩人在本地都是遇到好人。令他記憶深刻的是,因為不熟悉本地環境常會向人問路,令他感動的是,路人明明是和他不順路,還會特地開著車等指引到他對的方向。

跑遍全馬旅遊景點

夫妻倆認為,馬來西亞人常臉帶笑容,淳樸熱情,使人容易愛上這裡的風土民情。

對于今年雖然沒返回家鄉過年,他說,家裡的兩老在2月初來到馬來西亞探望他們。

熱愛旅遊的他們,足跡跑遍馬來西亞半島各旅遊景點,今年新年期間選擇到沙巴度假。

母貞剛形容,馬來西亞猶如其第二個家園,並希望透過《中國報》祝福馬來西亞,在新的一年,全國人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牡丹江飲食以魯菜為主

牡丹江飲食體系主要來自山東省的魯菜為主,但牡丹江市的飲食方面不同于中國其他的東北城市,由于其擁有大量的朝鮮族居民,韓國菜亦是整個城市的主要飲食文化組成部分之一。

由于城市位于山區中,亦以蘑菇、木耳、松子而出名,而像東北菜中的燉菜中,包括一些蘑菇類食品如小雞燉蘑菇。

隨著記者到訪,夫妻倆準備了家鄉菜“小雞燉蘑菇”、“潰菜粉”“東北大拉皮”、“燉魚”、“紅燒大蝦”及“黑白菜”來招待。

李慧也分享當地的過年習俗,包括如果是家庭人口少準備,要有“順”字的寓意所以要準備約6道菜,多人的話則是10道或以上代表十全十美。

普遍上北方人以水餃饅頭為主,但牡丹江得天獨厚,是一個“魚米之鄉”是響水貢米的故鄉,生產的響水貢米赫赫有名,當地人以白米飯為主食。

穿著簡便燃爆竹感新鮮

李慧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穿著簡便燃放爆竹,令她感覺新鮮又好玩。

她說,家鄉嚴寒地冬氣溫可遽降零下30度,大夥兒穿很厚重羽毛絨衣在屋外燃放爆竹。

衣服厚重,李慧也不擔心爆竹會炸傷身體,但第一次在這裡慶祝新春放爆時,她還真的要跑遠遠地,以免炸傷自己。

她也憶起到馬來西亞第一年過年的情景,自爆當年糗事,道出自己當時原以這裡什么都有,所以便沒有多加準備,結果到處“碰壁”始知不妙。

她笑言,新春期間,本地的巴剎商店幾乎都關門修業,除了華人餐館,甚至友族同胞也是一起休業,第二年起她就學聰明了事先買魚肉儲藏。

年初二開始每天一家
華玉山懷念串門子

中國青島海鮮馳名,令山東人即使離開了家鄉,仍難以忘懷!

中國青島是一個海濱城市,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海鮮享有盛名。

來自中國青島的華玉山(37歲,士姑來順和花園串燒工坊馬來西亞區經理)曾在新加坡工作5年,因新山另設分店,轉來本地生活了5個月。

他現居在餐館樓上的宿舍,在這2月份,其中國籍太太也會到新山與他團圓,與他在新山生活。

華玉山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來馬新一帶工作近6年,6年來都與太太和12歲女兒分隔兩地,今年太太會先過來團聚。

過春節24道菜上桌

由于從事飲食業,農曆新年是最忙碌的時候,他已近乎6年沒返回中國過春節;在馬新過年也只是隨便吃吃。

他分享在中國過春節,就必須有18道菜餚和6道涼菜,共計24道菜上桌,餐桌上也肯定有北方人的主食水餃;由于當地生產海鮮,主桌上也有各樣海鮮,令他最想念的是家鄉的新鮮海鮮。

他也懷念到親戚家“串門子”,從大年初二開始幾乎每天到一家“串門子”,差不多可過了大半春節。

華玉山任廚師已20多年,他偶爾小露廚藝烹煮數道家鄉菜,如扒雞、菠蘿海鮮、油泊蘇東、炒山藥及香辣肉絲,閒時還會自製包子。

他坦言,北方人一般性格豪爽會主張請客,到現在還不習慣這裡的AA制(各付各的)。

在本地數個月也面對語言溝通問題,遇到巫裔小販,他需拿出手機向小販展示所要購買的菜類圖案,才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

他也最愛吃黑胡椒螃蟹、生蠔、四季豆和印度煎餅,新加坡美食則是加東辣沙。

青島啤酒享譽盛名

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啤酒享譽盛名,當地的啤酒節是繼德國啤酒節后,亞洲最大的啤酒節日。

每年8月的第二個週末開始,為時16天,將是青島夏季旅遊的高潮,啤酒狂歡節還組織一系列文化演出和趣味喝酒比賽。

為何當地的啤酒這么有名?原來青島曾是德國的殖民地,當時德國人也在當地設啤酒廠釀製德國啤酒,留下了啤酒技術,使當地別有一番德國韻味。

華玉山說,由于青島曾受德國殖民,當地還保留一些德國特色的建築,使當地別有一番德國情調。

分享中國喝酒禮節

生在一個亞洲啤酒之鄉,華玉山自嘲酒量還算普通,一些女漢子的酒量反倒是驚人,可以喝下酒精濃度56%的白酒。

他笑言,只要打火機一點,整杯酒都會起火燃燒,可見其濃度是多么的猛烈。

他也分享在中國喝酒禮節,主人和客人各敬6杯,必須一飲而盡,之后則是隨意。

為何會有這個喝酒文化,原來喝點小酒在酒精的催使下可以拉近距離,暢所欲言。

另外,主人在倒酒時,酒底不能倒給客人,這是意即要對方生女娃兒,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只能倒給自己。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