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焦點.微創治療腫瘤 創傷小利惠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醫事焦點.微創治療腫瘤 創傷小利惠大

廣州直擊報導:方俊心
圖:連國強



“微創治療”,是近年來在腫瘤界逐漸流行起來的名詞。以對身體而言相對微小的侵略性進行治療,于是除了常用的手術、放療及化療之外,生命勇士們可能多了些選擇。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乳房除了實際且美好的餵養功能外,已經成為現代人非常看重的“美學”象征。這種看重可以是個現象,也可以是種負累,廣州現代腫瘤醫院(以下簡稱醫院)腫瘤五病區副主任,戴文燕醫生指出,很多東南亞癌症患者寧願留在家吃草藥,讓腫瘤長大得難以收拾的地步,也拒絕進行摘除手術。

這樣的現象,提供了“微創治療”條件,它憑著對身體而言相對微小的侵略性,進行如“介入治療”、“冷凍療法”、“粒子刀技術”等手術,提供患者常用療法之外的選擇;並且,對某些中晚期、不適採用常見療法的患者來說,“微創治療”或可延長生命,提升生活質量。

對晚期患者而言,生存是個重要要求,人跟腫瘤保持著動態平衡,“如果腫瘤全殺死,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破壞,變成過度治療,”醫院腫瘤科主任,彭曉赤醫生溫和地說道,“不要把自己當作癌症病人,要保持樂觀心態,有些人可能靠自己的身體,就治癒了。”



鄔天仁:舌癌治療後能正常說話

54歲的鄔天仁是沙巴亞庇(Kota Kinabalu)人。他在2006年發現舌頭長很多白點(ulcer),檢驗后證實為舌癌,此后開展了他為期八年的“抗爭”。從當時至今,他前后進行了四次切除手術,最后一次手術發生在三年前,原以為沒事了,誰知今年九月欲拔牙時遭醫生拒絕,才驚覺白點又捲土重來。

“舌頭很難動,講話會走音,會痛,”天仁簡短地描述,“不敢再開刀了。”鄔太太張氏在旁補充:“再開刀就不能講話了。”

經患前列腺癌的小學同學介紹,他們到醫院求治,經“介入治療”和“粒子刀治療”后,天仁情況好轉,受訪時氣色不錯,已能正常說話,只是喝冷水會痛。

尤芳川:介入治療大腸癌不再瀉肚子

59歲的尤芳川是印尼棉蘭人。今年8月,他帶著第四期大腸癌到醫院求治,經“介入治療”后,已不瀉肚子,也不感覺疼痛了,對著到訪的記者,他開心地豎起了雙手拇指。

尤芳川曾經歷相當折騰的八個月,那期間,他每天不斷地瀉肚子,“十個小時裡瀉六、七次”,后來大便還呈紅褐色,但卻沒有疼痛的感覺。今年年初,他終到檳城求診,檢驗結果是得了大腸癌。“醫生說要動手術切除,我不要。”得知醫院提供微創治療,再三確認不需動手術后,他才前往治療。

他說,醫生證實他的癌症已經蔓延到肝、骨、心,“看影像顯示,這些部分都黑黑的,”但他表示,在經“介入治療”后,這些陰影已掃除,現在看起來是正常了。

█介入治療 適合鼻咽、肺部腫瘤

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Therapy),較專業的名詞為“介入化療栓塞術”。彭曉赤指,一般化療,藥物從靜脈流入,途經心臟,遍及全身;介入治療則是從動脈進行穿刺,直接注入藥物,藥效得以提升。提升多少,醫學界說法各有不同,有指八或九倍,亦有指能高達二十倍。

藥物從動脈輸送到腫瘤部位完畢后,醫生再以栓塞劑把跟腫瘤連結的血管堵住,腫瘤得不到養分供應,就會壞死,俗稱“把腫瘤餓死”,親快仇痛。

醫院影像科主任助理,查煌旗醫生坦承,糖尿病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易有併發症;一般人併發的几率則頗低,須取決于醫生的技能。他亦表示,鼻咽、肺部腫瘤適合介入治療,然而情況很難一概而論,需經MDT團隊(Multi Disease Team,多學科專家團隊,由多位腫瘤專家組合而成)評估方可。

█冷凍療法、射頻消融術
利用低、高溫壞死癌細胞

冷凍療法(Cryotherapy)是種物理方法,主要利用降溫方式讓腫瘤壞死。彭曉赤扼要地解釋整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讓腫瘤的溫度下降到負一百六十二度,再升到三十幾度,如此反复交替,持續四十五分鐘。腫瘤壞死后,再等死亡的‘種子’排出體外,”治療過程才算告一段落。

採用此治療方式,一次最大可以應付九公分的腫瘤,併發情況有出血、疼痛,也可能面臨短暫性神經功能受損。

彭曉赤坦承,醫院剛開始使用此法時,併發症頗多,腸、胃穿孔或被凍壞,但隨著近五年技術提升,大家開始避免運用在腸胃部分,併發症大大下降。他認為,肝、肺、胰腺、皮膚、舌癌,或可考慮採用此法。

跟冷凍療法相對,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把溫度升高至攝氏60至80度,讓癌細胞壞死。彭曉赤認為此法宜用在小于三公分的腫瘤,“超過三公分的效果不好。”他也表示,如果腫瘤靠近血管,血液會把溫度帶走,效果亦不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怕熱不怕冷,太熱或導致血管破裂。

無論如何,彭曉赤再次強調,大部分腫瘤不能靠單一方法醫治,採取綜合治療措施才是較妥當的做法。

█粒子刀技術
穿刺針進行無需開刀

把只有米粒的三分之一大小的“125碘粒子”置入腫瘤細胞內,讓粒子裝載的放射性元素把腫瘤細胞殺死,此即“粒子刀技術”。此手術能以穿刺針進行,不必開刀。

彭曉赤說,置入粒子的數量乃根據腫瘤大小計算,醫院曾試過對單一腫瘤置入兩百多個粒子。正常情況下,一粒子可工作六個月,前兩個月較具“殺戮能力”;此外,每個粒子的射程最遠是1.78公分,超過此範圍就起不了作用,因而相對安全。

比較特別的是,置入粒子期間(一般為六個月),患者在通過各種安檢(如乘坐飛機)時,因身帶金屬,會引發金屬檢測器作響,因此舉凡動此手術者,需獲醫生證明,才不會造成通關時諸多不便。

有者擔心粒子殼殘留體內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彭曉赤稱不會。他認為,此法主要應用于對付實體瘤,用于腦癌會引起並發症。

█免疫治療
大量培養免疫細胞抗癌

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此番話並非危言聳聽,只是正常人免疫功能無異,能夠順利地把癌細胞殺滅。

彭曉赤說,免疫治療法(亦稱生物療法,Biological Therapy)的概念不復雜——抽取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大量培養,再把它們送回體內抗癌,“數量是十的六次方的癌細胞,用免疫治療方式就可以把它們殺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