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欣:紳士過橋
路霸惡行一樁接一樁,人們無不感歎駕駛人士道德敗壞。科技的發達卻也讓路霸的醜行暴露無遺。
隨意轉換車道,切線不亮顯示燈,已是公路上司空見慣的景象。由于這些行為危及其他公路使用者的安全,其他司機見了通常會鳴車笛。
鳴笛過后,有些違規司機會表現得較為安分,有的則怒比中指挑釁、刻意煞車,甚至就如口水伯那樣截停鳴笛車輛,下車叫囂喊打。有的車主會嚇得不敢下車,有者挺身理論,有人則火爆比拚拳頭。
事實上,鳴笛除了是向對方車輛表達不滿,也有警惕駕駛的作用。例如提醒有關司機,忘了關掉顯示燈、油蓋等,可見鳴笛並不一定是惡意舉動,當然,只能輕按。如果猛按,便容易激起對方怒火。
德士司機與女司機在小巷中狹路相逢,發展成傷人事件一案,很值得人們反思。
有這么一則寓言。一名有禮貌的紳士要過橋,在橋上遇到孕婦,他禮貌地回到橋頭讓孕婦先過橋。
禮讓很重要
當他再次走到橋中央時,遇到一個挑著擔子的樵夫,他馬上退回橋頭讓對方過橋。
到了第三次,他等橋上的人都過了橋,才匆匆上橋,在差不多到對岸之際,有名推著獨輪車的農夫趕上橋。紳士不甘心,先向農夫致敬要求對方讓路,農夫不讓,雙方起了爭執。
這時河面漂來載有一名老者的輕舟,兩人都要求老者評評理。
老者問農夫是否真的那么趕時間,農夫答是,老者笑說如果真那么著急,為何不盡快讓路給紳士,只需退幾步,就可早點過橋。
老者又笑問紳士是否因為快到橋頭,所以不願讓路。待紳士解釋自己已給許多人讓路,再讓農夫就過不了橋,老者笑指紳士就算不讓步仍是過不到橋,再讓一次又何妨,至少保存了風度。
禮讓很重要。不禮讓的人,便會成為因互不相讓而一起掉入河裡的山羊,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