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吉園坵拆賣47年(系列五). 駁接水電供一掃怨氣 小地契到手心更定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榕吉園坵拆賣47年(系列五). 駁接水電供一掃怨氣 小地契到手心更定了

報導:藍勝忠
榕吉分段拆賣47年來,比較重要的進展是自來水和電供終于駁接進村,接下來是成功分割小地契,接著是積極改善基建。



根據資料顯示,榕吉是在1981年獲得自來水供,1987年電流駁接進村,1992年成立分割牙蘭小組,開始進行分割牙蘭。

小園主說,當第一滴自來水流進榕吉,使多年受盡怨氣的小園主,終于揮別被食水困擾的問題,每個人臉上都寫滿驚喜。

1987年尾,電供駁接進村,榕吉便從一個混沌世界進入了文明時代,光明驅走了黑暗,七彩檳紛迎面而來。



電供把各種家電帶進榕吉,使榕吉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冰櫥、彩電列隊進村,馬口的家電商笑逐顏開,榕吉的發展歷史則進入新的里程碑。

當年園地半買半送

小園主坦言,他們在榕吉置業,最擔憂的是能否獲得小地契,當年很多人都因為想到日后不知能否獲得小地契而猶豫不決,不敢放手去買膠園。

在這種情況下,經紀為了要賣出手上大段的園地而進行大促銷,當時有人開價300令吉一畝,半買半送,可是沒人要,直到后期情況越來越明朗化后,已找不到這樣的好康。

村民說,榕吉分割小組由時任的上議員莊其祥擔任,他夾著這個優勢,使榕吉成功分割地契帶來不少的方便。

榕吉在南洛時代有兩張大地契,一張是5000余畝,另一張是8000余畝,小組經過七、八年的時間終于將兩張地契,依照個別小園主土地的大小分割出小地契,完成歷史使命。

小園主有了個別小地契后,園地的法定地位確定,加強了他們在榕吉安居樂業的決心,真正使南洛時代走入歷史。

榕吉從黑暗走向光明,但對一些老居民來說,發展過程的甜酸苦辣至今仍令人百感交集。

膠工受盡欺凌
見到鬼佬經理如見鬼

李福(75歲,退休熟食攤主)說,他對園坵時代英籍經理的囂張氣焰印象深刻,最難忘的是有一次,經理指他麵店的溝渠骯臟,罰款50令吉。

他說,當時50令吉差不多是膠工一個月的薪水,他交了罰款后,經理拿到錢,竟當著父親面前,用打火機把錢燒掉。

他說,當時膠工受盡英籍經理的氣,氣焰之盛連他們的下屬也狐假虎威,平時對膠工呼呼喝喝。

“他們用半鹹淡的馬來語罵膠工,而且是錯也罵,對也罵,工人見到鬼佬經理,就如見到鬼,他們迎面行來,我們斜著臉避開,我還曾經目睹印裔‘財庫’(會計)用鞭子抽打一名同族婦女。”

他形容,經理出巡時,載著一頂牛仔帽子,手拿拐扙,咬著雪茄,談話時揮動拐扙,財主氣味活靈活現。

李福說,榕吉拆賣后,一些膠工買了園地,有了住家,不過他們去馬口仍須經過馬口園坵,這個園坵還保留英殖地色彩。

“當時路過園坵要收過路費,小車50仙,大車1令吉,有一次我駕車經過,被英籍副經理截停,罵我開快車。”

李福說,他當場反駁對方:“我現在有屋、有地、有車,我不再是你的工人,要罵,回你們的國家罵!”

另一次,他開車超越經理的車子,事后被膠園承包商叫去見經理,不過那次對方出乎意料之外沒破口大罵,只是勸他以后勿開快車。

用膠柴煮炒菜飯特別香

71歲的葉金說,當年工人都怕見到園坵經理和“財庫”,那些學割膠的人,一聽到他們的車聲,就快快把膠刀扔進草叢中。

他指出,當年園坵能容納那么多人,原因是膠汁是膠工活命之根,膠柴和膠絲則是三餐的薪火之源,沒有這些物質,膠工的生活馬上成問題。

葉金說,膠汁換了油米回來,煮飯須用膠柴,引火燃料是曬乾的膠絲,因此膠工割膠回來,常會到膠林砍柴。

他說,一些橡樹被風颳倒,膠工把斷桐載回家劈細曬乾,就是煮飯炒菜的好材料,當年的菜飯特別香,正因為菜飯都用膠柴煮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