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憑詩貴‧詩以歌傳 跨界演出促進交流(上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歌憑詩貴‧詩以歌傳 跨界演出促進交流(上篇)

報導:許雅玲
攝影:張智玟、岑家豪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兩年一度的第13屆馬華文學節,即將步入尾聲:12月8日頒發文學節的最大獎──馬華文學獎。

本屆主題定位「跨界」。



說起來,古代的祭祀儀式,便已結合詩歌、音樂和舞蹈三種藝術形態,來祈求國泰民安。

今人繼承前人的跨界傳統,賦予文創創新,歌舞齊昇華!

本屆馬華文學節,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簡稱華總)主催,有23個單位聯辦,並且,今年首次邀請到東馬團體──美里筆會,共襄盛舉。

從第一屆馬華文學節便參與的馬來西亞作家協會主席(簡稱作協)曾沛表示,“本屆文學節一拉開序幕,各類創作比賽和表演競相出爐,精彩萬分。馬華文學是條長征路,難能可貴的是,隆雪中華總商會負責馬華文學大獎、南大校友會主辦微型小說比賽,表現了很好的持久力。”

23個聯辦單位,四十多項活動,各有各精彩。整體而言文學節共有兩大亮點是:主催單位華總與私人機構合作,將馬華文學作品,跨界推向各族群,促進文化交流;以及,文學跨界流行音樂,有了代表性的主題曲《農夫》,傳唱千里。

華總文化委員會秘書周若鵬透露,“嘉應散文獎,人數空前,截止日期前收到200份參賽作品。甚至,馬來西亞優秀青年作家獎參賽人數空前之多,共有8位。希望這是跨界活動帶來的成效。”

他繼續說,“文學跨界,早已發生。關于跨界的意義,已故詩人游川便說得很好:歌憑詩貴,詩以歌傳。”詩人傅承得的詩歌《一顆種子》,經過音樂教父周金亮的譜曲,在華小獨中朗朗傳唱,詩歌和音樂得以昇華至文化層面。

打破原來模式

接下總策劃的擔子,周若鵬心想,“文學活動不能只靠平常管道,比如文學獎、創作比賽,只吸引喜愛文學的人。我們必須打破原來模式,跨界舉行活動,讓作者、讀者跨出文學領域,讓非讀者跨進文學圈子。”

“本次跨界,做的有限。目前,我們將6首馬華詩歌:游川《堅持》、何乃健《回響》、傅承得《問候馬來西亞》、溫任平《天堂鳥》、田思《心橋》以及吳岸《盾上的詩篇》,譯成馬來語文,放在捷運廂內,讓各族同胞感受馬華文學的美麗和感動。”他說。

出乎意料的是,6首捷運詩在國內外都引起迴響,中國的中央電視台拉隊來採訪,對于跨界產生的火花,大家還是覺得有興趣。

此外,周若鵬和曾沛不約而同指出,“大馬有作品、有人才,不過,文創跨界,必須得有個人把不同領域人才聯繫起來,才能促成跨界美事。”

“跨界的限制,只在頭腦,你不肯打破思維,便走不出第一步。文學節活動吸引觀眾興趣,讓他們生起‘下次再來’的念頭,這便是培養觀眾的過程。”周若鵬說:“跨界,觀眾群有稍微擴大,希望這不會是曇花一現而已。”

最后,他表示:“本來,馬華文學節跨團體之合作上,我們很想把所有的文學活動,用一個標誌統一起來,賦予一個身份:馬華文學節,讓文學節變成鮮明的標杆。”這個目標,要在下屆文學節實現了。

詩舞結合錦上添花

周若鵬說:“說回跨界,現代舞不是一看就懂,詩歌亦不是一讀就懂。當共享空間舞團把游川的詩配合舞蹈,編成詩舞《問簽》,就真的非常好!除了吸引更多群眾,還讓我這種不太懂現代舞的人,因為有了詩歌,更易融入舞蹈情景。”

詩是舞的旁白,舞是活動的詩,兩者完美結合,歌舞昇華!

實際上,周若鵬有獨一無二的跨界經驗:一個人朗讀詩歌和表演魔術。根據詩歌情景,變出雪花紛飛,很美。變火、變煙、變水,很神奇。美和神奇的背后,忙碌的詩人,內心只有兩個字:痛苦。

“要朗讀詩歌,要設計魔術,要確保表演順利,壓力是一般表演者的幾倍。幸好,人人喜愛的魔術,沒有搶掉詩歌的風頭,因為觀眾有反饋:魔術為詩歌錦上添花。”他欣慰地說。

動地吟見證跨界可行

身為動地吟總策劃的周若鵬,見證了“跨界可行”,積極採用活動方式包裝文學節,讓文學活動散發多元與精彩活力。

動地吟,取自魯迅詩句:“敢有歌吟動地哀”。這支在1988年開始聲音演出的團隊,以跨界形式,將文學朗誦、詩曲演唱、詩舞、魔術詩與饒舌等,融為一體,實現文學跨界想像。團隊中,已故詩人游川、文人傅承得及音樂人周金亮組成最強鐵三角,逾十人的演出編制,更是動地吟的強大后盾。

“前年的馬華文學節,我們舉辦了亞細安文學營。期間,安排一場‘亞細安動地吟’演出。個人覺得,這是大馬自創的跨界表演。這場演出,在現場形成轟動,得到亞細安國家參與者的激賞和認可:原來朗讀不單調,大馬的文學文創活動,可以做得很精彩!”曾沛說。

今年,動地吟接受台北市政府邀請,參加2014年台北詩歌節,這是動地吟首次跨國公演。如果說,動地吟是馬華文壇獨一無二品牌,相信親臨現場的觀眾,不會有太大異議。

站在本土面向世界

“我敢驕傲地說,馬華文學,站在本土,面向世界。”曾沛說。

為了讓馬華文學與國際接軌,在國家上發光發熱,作協積極走出大馬,參加國際文學獎和研討會。並且,走在台北忠孝東路,說起大馬的張貴興、李永平、溫瑞安、鍾怡雯、黎紫書,總有人認識。

勇者無懼的曾沛,跨國參加去年的“中國全國年度微型小說”,榮膺三等獎。這項賽事,有很多中國作者參加,第一次有海外作家得獎。有了去年的佳績,她今年更上一層樓,獲得首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雙年獎”二等獎。

馬華作家寫作,當然希望被全世界讀者看到及評論。為此,作協特地跨載體,將紙本馬華文學製作成電子書,放上馬華作協網(mahuawenxue.com)微型小說書庫,讓全球讀者免費下載閱讀,無疆界傳播。

馬華文學譯成國語

6首捷運詩,說起來,並沒有讓負責人士周若鵬自滿,畢竟資源有限,馬華文學想跨語言,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不過,媒體報導后,捷運詩引起國內外迴響,讓人心情不差。”周若鵬說:“詩歌跨界不難做。我們選擇普羅大眾最熟悉的熱愛國家土地等生活主題,翻譯難度不高,並且容易引起共鳴。這樣的跨界,讓友族更了解華人的思想形態和文化價值觀,更有意義--體現我們原本就是一家人。”

目前,大馬語文局已將《三國演義》翻譯成馬來文。民間的譯創會,亦將4本馬華小說集,翻譯成馬來文流通。曾沛透露,“作協希望配合語文局和譯創會,將馬華微型小說翻譯成馬來文,讓其他源流讀者欣賞,這是他們未曾接觸過的文體。”

“翻譯馬華文學,必須長線進行。”周若鵬說:“我個人非常期待,讓各源流詩人站在同一個舞台上一起朗讀詩歌,肯定感動。”

商業操作走得更遠

要推銷馬華文學,必須跨到商業操作模式--這是周若鵬心堅若石的想法。

“出書是文學作者歷練上的重要里程碑,大部分的作者出書不會考量市場。一般來說,出版社不會付給作者現金,用書本對消版稅。相較暢銷的食譜和投資理財等實用書籍,文學書籍賣得很慢,尤其詩集更加難賣。不過,文學作品具有陶冶心靈、提升品味的作用,不能不出版。”周若鵬說。

好的作品,必須有好的行銷,否則推到國際,也只能靜靜躺在架子上。

“當作者訴苦,文學不好賣,那是因為你從未想過怎么去賣。要賣書,首先要想的是:商業操作。”他繼續說。

就連最難賣的詩集,也有暢銷作家,比如台灣的席慕蓉,還有大馬的假牙。

“我讀過《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他的書寫方式特別,很有娛樂性,包裝也有創意,連中國人都諸多好評。大馬需要100個不一樣的假牙。把商業和文學都做好,達致自給自足營運模式,大馬便有能力專業地培養作者。”他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