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虛與實‧等待有意思的學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記憶裡的虛與實‧等待有意思的學生

屈指一算,我在這所大學工作也有一年半了,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忙著適應工作內容和學院的運作流程,接觸得最多的就是學生,而且絕大多數是來自管理學院的,因為在他們的課程配套裡,外語是必修科。語言學院以外的同事,幾乎沒認識的,除了參加職員培訓時認識的幾個。



這所大學有一個考古中心和博物館,是全國極少數有考古學科的大學。我沒有學考古的學生,后來才發現,考古中心只開辦副修課給本科生,其他的就是碩博課程。我的其他學院的學生也少,幾乎沒有,例如化學、生物、數學、電腦科學這些學院,他們的課程配套裡不需要修外語,也許就因為這樣沒報讀了,畢竟學外語是要付出許多心血的。

我在校園裡所接觸的人群,似乎就這么定型了,一星期教十六小時的課,零起點的中文教久了,其實也會厭倦,因此我期盼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或者比較有個性的學生。我想,我最初的期盼是可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同事,但現實和想像的落差,也就這樣了。

丹尼爾才華橫溢…



這學期我發現有才華的學生,這是可遇不可求的。英文系的馬來男同學丹尼爾,留著長頭髮,和一點點的小鬍子,戴著眼鏡。有一天,我訂了一個可容納80人的大講堂,讓四十多位學生進行期中考試。丹尼爾很早就到,坐在前排的角落,我坐在講堂下方拿著小麥克風問他為何留長髮。他答他是藝術人(Saya orang seni),所以留了長髮。聊著聊著,他提到很多人以為他是華人或者東馬的土著,其實他的其中一位男先祖是來自中國的穆斯林。他的家族在森美蘭州是母系社會,奉行Adat Pepatih,也許就這樣沒有留下什么中華文化了。

丹尼爾的父親是熱愛藝術的工程師,受到父親影響,他也喜歡藝術。他有一個專頁發表他的小說和插畫,我問他如何一直維持這種藝術的情懷呢,生活有那么多繁瑣的事。

他說他常處在想像的世界,就算在洗澡,腦海裡也在想像著。考試那天聊開了以后,每次小休或下課,他總會跟我聊幾句。他上大學前就學過中文,聲調掌握得相當好,懂得簡單的應答。他參加武術學會,還從中國訂購了少林武僧的服裝,他也學氣功。有一次,他還拿來一包冬蟲夏草,問我要怎么吃。

我把吳奇隆版本的《梁祝》放上e-learning,讓學生觀看,然后他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呈現或做報告,證明他們已看了這部電影。丹尼爾把其中一個片段寫成小品,加了一個讓人意外的小結,大家看得很高興。其他同學自歎不如,他們告訴我:“老師,人家是副修戲劇的啦,我們不能和他比。”

提交視頻的時期到了,丹尼爾那一組的視頻是和中國功夫有關的小品,人物的出場方式也惹人發笑,這可是我這學期收到的最好的視頻了。

Posted by 陳慧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