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前首相依斯迈手下的时任贸消部长亚历山大建议人民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出外用餐,以应对物价上涨。
前朝政府对高居不下的物价束手无策,部长净会说傻话做蠢事,小叮当部长更沦为国际笑柄。几个月后,国阵加国盟政府在全国大选被选民轰下台。
新首相安华领头的团结政府上台时表明,首要任务是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并任命国内贸易和生活费部长沙拉胡丁专注帮助人民省钱。
鞠躬尽瘁的已故沙拉胡丁生前走遍各地视察,推出连串惠民助贫的政策,包括为外食族减轻开销的“爱心菜单”。
经济部长拉菲兹日前却说,尽管国内通膨率下降,民间感觉不到,问题源自旧政策养成大马人的“外食瘾”。
拉菲兹表示,他不是怪罪人民爱外食,而是过往政府大量进口食物、不注重生产粮食和公共交通失利等政策,导致人民依赖外食,花掉大部分的收入。
两朝政府的部长得出同样的结论,是否都是听取同一批专家和官员的报告,连新的理由都懒得想,直接剪下旧内容贴上去?
拉菲兹并不是第一次发表类似论调,他在去年12月刚当上经济部长时,指消费者对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须负上部分责任,只要大家不光顾卖贵的商家,将迫使对方降价。
他举例,他只会花费3令吉买咖啡,绝对不会购买10令吉的咖啡来喝。
人们并不是喜欢外食,更不是喜欢买贵的咖啡,而是生活与环境所逼,根本别无选择,况且如今百物价格飙涨,煮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要花钱。
就算大家乖乖听部长的话,在家自己煮食,但超市的货架找不到便宜的本地米,只剩涨幅惊人的进口米;价格受管制的普通鸡蛋天天缺货,只有贵价蛋可选。
我们太难了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末沙布一再强调白米供应充足,劝告人民不要囤米。实际情况是,国内多个城镇都传出白米大缺货的报导。
有些超市已有数个月没有获得配货,零售业巨头迈丁(Mydin)老板说,往日每日收到的本地米有1000至2万袋,如今只有50至100袋,一上架就被抢光。
一名贫穷的单亲妈妈受访时说,她买不到本地米,也买不起整包进口米,只好买散装米,确保孩子下一餐有饭吃。
以前在街头与人民一起示威抗议的领袖,走进布城当部长之后,就只会拿着纸上的数据说漂亮话,没有走进民间看看真实的现况。
拉菲兹应该亲身尝试当一个星期的家庭煮夫,到超市和巴刹买米买食材,看看100令吉能买到多少食物,足够让一家几口吃上几餐?
末沙布请到各地超市看看,他说供应充足的本地白米和鸡蛋是否有货?
这头怪罪人民习惯性外食,那头怪罪人民恐慌性囤米,但求两餐安乐茶饭的百姓们,只能说一声:我们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