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連傳:美國營救人質失敗引爭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廖連傳:美國營救人質失敗引爭議

美國海豹突擊隊上週五摸黑降落阿拉伯半島的也門,企圖營救被和恐佈組織卡伊達有聯系的槍手挾持美國人質攝影記者桑姆斯,在離開人質被挾持的屋子約100碼時,突然狗隻狂吠,驚動了槍手,槍手在特種部隊衝入屋子前,迅速開槍打死桑姆斯和另一名被挾持的南非人質、當教師的戈居。



據說,戈居的家人已和綁匪談妥釋放戈居的條件,他即將獲放。

營救失敗,引起桑姆斯家人不滿,他們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當局正在展開營救行動,政府根本就沒有和他們商量,直到綁匪發放桑姆斯求救的錄像時,他們才知道當局正在展開營救行動。

他們說,營救行動危害人質安全,他們認為有關國家應該展開更多談判,應該通過更多對話來解決問題。



不過,美國人一般都支持當局展開營救行動,連國會的政府和反對黨議員都表示支持奧巴馬總統下令展開營救行動。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的羅杰斯說:“這是很不幸的結果,但我相信你必須作出這樣的決定。”

失敗原因

可是問題是這次的營救行動為何會失敗?專家認為這次的營救行動缺少了“出乎意料”的驚奇,因為在這之前,突擊隊曾展開過一次營救行動但卻失敗,美國的行動驚動了這些槍手,使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提高警惕

專家形容1976年7月4日,以色列突擊隊在非洲烏干達所展開的行動是最成功的營救人質行動,當時以色列突擊隊空降至恩德比機場,救出了被巴勒斯坦恐怖份子挾持的百多名人質。

這裡就是 “出其不預”所取得的成果,因為恐佈份子根本就想不到以色列突擊隊會從老遠的特拉維夫飛了7個小時去展開營救行動。

專家認為要成功營救人質不可或缺的另外兩個倏件是“速度”和“清楚了解目的”。“速度”是指行動必須“迅雷不及掩耳”,在頭幾分中內便佔了優勢,整個行動應該在半個小時內完成。

“清楚了解目的”是指參加行動的每一個隊員在行動前必須清楚了解他們為什么要展開有關行動,使他們能集中精神去完成任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