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專題 光環背后(6) 電視篇‧楚漢視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娛樂專題 光環背后(6) 電視篇‧楚漢視界?

文/娛樂組
圖/攝影組



A台還是M台?有競爭才有進步?

自制節目增加,藝人找吃管道廣了?制作費沒加,但節目越做越好?

影視題材 ini tak elok ,itu tak boleh?本地觀眾崇洋,外國OPPA比較好?



獎只頒給自己人?

電視節目是不少家庭的“精神糧食”,本地電視圈近年發展不俗,原以為越多電視台制作越多節目,本地藝人就有更多“找吃”管道。其實不盡然。本地電視圈都採避免與對手硬碰硬的策略,唯有劃清楚河漢界,在商言商這或是好政策,但卻苦了咱們的藝人需要靠邊站!

電視演員努力耕耘,除了收視率和人氣,能夠更篤定他們實力的非獎項莫屬。本地電視台ntv7在2010年設立了馬來西亞中文電視頒獎典禮《金視獎》,為的是獎勵本地杰出的電視從業人員以及電視藝人。

然而,從開辦以來到2014年的第3屆典禮,參與角逐的電視作品、演員和主持人等各獎項,有98%是來自首要媒體(Media Prima)旗下的兩家電視台,既ntv7和八度空間,以及旗下中文電台one FM。

反觀付費電視Astro的節目主持人、該台製作的電視劇和節目,一直未參與其盛,而入圍的國營電視和電台節目,以及國營台主持人也只須攤開一個手掌,就可以數完參與的人數。

在3屆頒獎禮裏,除了首屆出現的“外來者”《逆風18》(在Astro播映)成功入圍最佳電視劇,該劇主題曲《暖流》亦順利入圍最佳電視劇主題曲五強外,就只有在今年舉辦的第3屆金視獎上,來自Ai FM的梁金龍成功獲得由網民投選的五大最受歡迎男藝人。

網民抨擊《金視獎》走向香港TVB的頒獎禮模式,對此,ntv7品牌經理賴嘉儀表示,《金視獎》是一個公開給所有電視台和製作公司參加的頒獎典禮,“過去三屆,我們都有收到為RTM製作節目的公司參與,只是國營電視台製作本地電視節目的量不多,所以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收費電視台,從公開報名、寄函邀請到管理層邀約,我們都做了,我們會繼續邀請,希望有一天大家一起促成真正的本地娛樂圈盛事。”

《金視獎》少了各路英雄的參與,獎項像是自己給自己人嘉許,獎項的精神最后似乎淪為“自己玩自己爽”的尷尬局面。賴嘉儀說:“我們希望藉由這個平台打造出‘本地明星’,一開始就是一個公開給所有藝人、電視台參與的頒獎典禮,其他人不參與,我們真的無法強迫。”

由于入圍和得獎均是首要媒體旗下電視台的節目和藝人,外界難免對《金視獎》的公正性有非議,她直言:“我們無法阻止他人質疑或非議,然而沒有憑據的質疑和非議卻對我們有欠公平。從第一屆開始我們都秉持公正的方式辦這個頒獎典禮,每一屆的評審團都包含海內外評審,評審最后分數直接交由獨立審計師核準直到頒獎典禮當天揭曉。我們並沒有干預、沒有不公。”

製作費8年沒漲?

隨著首要媒體旗下的兩家電視台——ntv7和八度空間,走向主攻華裔觀眾市場,本地電視業看似蓬勃,電視劇、綜藝節目一檔接一檔,然而,在只有工資沒有漲幅的環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讓電視台的預算也越見拮据。

本地電視製作人周以勤表示,近10年的本地電視製作的確有進步,大家也一直不斷努力尋求突破,不過隨著政府宣佈明年征收消費稅(GST),電視台已經明顯開始減產,“雖然有聽聞電視台會削減預算,但是目前仍未有顯著的跡象,不過本地電視劇的製作費,其實近7、8年以來亦沒有漲幅過!”

他說消費稅會讓電視台和製作公司背負更大的製作成本,“在百物上漲的情況下,拍攝場地的費用、交通費等均加價,可是製作費還是一樣,所以製作公司在現階段的壓力已經很大。”

賴嘉儀表示,電視台的製作預算目前情況是持平,但由于馬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度下滑,加上未知的消費稅的影響,間接來說還是減少了。

養不起好編劇?

本地電視製作業也面對內外夾攻,像來自中國、韓國、香港、台灣籌地區的戲劇和節目的競爭,周以勤說:“本地電視製作工業同仁除了必須團結一致,共同經歷難關,還要有堅持的要求心態。”

他說所謂的“有堅持的要求心態”,即是在製作費限製下仍必須不斷求進步,製作出與其他地區作品不同的優點和特色;與此同時要善用資源,更要對劇本有嚴謹要求,本地電視製作團隊才能在困境中求突破!

他說好的劇本如《無間道》、《西游記》等才會不斷被重拍,“劇本是一劇之本,劇本是首要的,可是本地卻養不起編劇!”他形容編劇宛如溫室中的小花,必須經過細心栽培,才能移至室外生長,“本地非常缺乏編劇,成熟型的編劇才可以撰出不同的人生經驗、人物故事等精彩元素。”

本地電視劇在制作費有限的情況下,無法以3D、特效、動畫等技術取勝,所以好的劇本、橋段的設計、精彩的分集、好的對白都非常重要,“可惜有時電視台的整年預算很遲才公佈,以致製作公司在籌拍的過程無法有充足時間做到最完美。”

讓自家人掛帥?

20年前,本地電視圈曾經風光一時,可惜當時的演員隨著HVD的解散而樹倒猢猻散,幸得近年電視圈回溫,許多在HVD年代就闖蕩娛樂圈的藝人得以翻身,例如蔡河立、林奕廷、李洺中等,如今也借得本地無線電視平台的戲劇,走入本地觀眾的眼中。

然而,本地電視台開始迎合流行,製作選秀、選美節目,從中挑選出精英,讓觀眾過癮的同時,電視台也省去面試求才的工序,直接把節目中高人氣的優勝者,納入電視台當藝人。

雖然有明星夢的素人多了圓夢門檻,電視台可透過這些選秀節目,快速覓得適合熒幕前工作的有才之人,透過選秀節目一手一腳打造出來的“親生孩子”,地位肯定比招聘來的藝人更有“親屬感”,導致電視台開始大量讓“自家人”掛帥,杜絕了外人的“入侵”。

對此,Astro中文部總監朱志恆表示,Astro持續透過多元平台包括電視、電台或電子平台及各項活動,致力發展本地人才庫和節目內容。“我們瞭解要給本地觀眾提供更優質的本地節目內容,首要任務是持續加強本地藝人的人才庫。”

有鑒于此,Astro致力于通過多個本地製作的大型選秀節目發掘和栽培更多有潛力的藝人。儘管Astro多方栽培自家藝人,但在嚴謹的節目素質控管下,Astro節目製作人都會通過面試來甄選最佳和最合適的藝人作為節目主持人或重要角色。朱志恆強調,公司對于本地藝人的栽培都是一視同仁,會給予同等機會。

好題材遇攔路虎?

本地的電視和電影領域一直都有劇本從缺的問題,觀眾對劇的支持度,除了演員,有大部分的因素來自劇本題材有沒有噱頭,夠不夠吸引力。

走過HVD年代到現在電視劇復甦的年代,本地演員蔡河立說本地電視劇本其實不是沒有題材,而是遇到了政府把關機構這個“攔路虎”,“其實有劇本的,但是很多送到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去審核時,被攔下來了,很多題材沒辦法拍,有些被說過于暴力,愛情片就要改成比較保守的尺度,不然一些劇本也只能在晚上11點過后才能播出,這會讓本地觀眾覺得我們的電視劇題材不如別人的。”

藝人只能靠邊站?

本地演員李洺中就認為,如果有線和無線電視台旗下的藝人能夠互相亮相各家電視台,的確能夠幫助本地藝人提高曝光率,建立本地藝人在本地觀眾心中的印象。

他說:“兩台未能合作,雖然對我們演員可能不會特別大的影響,因為有線電視可能專注于主持那一塊,但我不鼓勵這樣的風氣,畢竟馬來西亞只有這兩大電視台公司,這樣的局限其實對大環境不健康。我之前受到影響的也只有一次,因為有個電視劇,原來計劃是當主角的,但后來對方找到了有線台投資,礙于身分尷尬,所以那部劇需要換人。”

雖然用自己人這點是保護自家藝人,但局限藝人自由遊走的政策,無疑是苦了藝人,也讓觀眾有“怎么又是他”的感覺。

外國月亮比較圓?

大馬觀眾都崇洋媚外?本地演員辛偉廉覺得大馬人無法突破“外向”心態,導致許多電視劇無法被真心欣賞。

他說:“很多人總是抱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大馬觀眾經常會將本地製作,與新加坡、香港等地區相比,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大馬人不喜歡自己國家的東西。”

至于,本地電視劇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就先別先入為主,或者人云亦云,先看吧,看了才有批評的資格。

要推廣本地電視劇,辛偉廉覺得大馬需要更多的人手,例如編劇,這樣可以促進良性競爭,製作更多優秀有素質的電視劇,也促進產量。“大馬演員的演戲實力不比外國差,例如楊雁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因為大馬電視劇產量不多,演員來來去去也就那幾位。”

近年收視率最高的本地電視劇

八度空間電視劇

2013/2014:1塊2的幸福--收視率約49萬
2014:凌晨三點三--收視率約47萬

ntv7 電視劇

2009:《女頭家》--收視率約60萬
2012:《羽過天晴》--收視率約58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