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陳劍虹4角度剖析秘密會社 替義興公司說亮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陳劍虹4角度剖析秘密會社 替義興公司說亮話

報導:蔡愛卿
獨立歷史工作者陳劍虹傾10年心血搜尋與整理資料后,一本講述檳城秘密會社組織義興公司的著作《走近義興公司》終于面世。研究秘密會社歷史多年的陳劍虹,此次試著從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四方面來公平評論義興公司。



自1981年就開始研究檳城華人秘密會社歷史的陳劍虹,把搜尋到的中英文資料整理后,嘗試給義興公司一個公平的歷史定位。他在《走近義興公司》一書的封底做出這樣的總結:“檳榔嶼義興公司實質上是一個盟誓兄弟會組織,融合各華人族群、各方言群體、各字姓血緣和各行各業的低下階層平頭百姓為綜合體,捍衛權益、共謀福利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機構。維繫這一龐大組織網絡的核心價值,就是忠和義的儒學內涵。”

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陳劍虹認為自己有義務重寫義興公司歷史。

他受訪時說,義興公司不只是檳榔嶼第一個華族會黨組織,當年放眼馬新兩地同樣是首開先河。萊佛士從檳城前往新加坡時,隨身帶同的台山籍木匠曹亞珠是一名義興會員,后來他在新加坡成立了義興公司。



他說,過去以中文書寫有關海外華人秘密會社的學術書籍,大部分資料皆參考自英國官員早年撰寫的秘密會社研究書籍。許多作者因此也掉入“學術陷阱”,即將秘密會社視為有組織的犯罪集團。

他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依據,卻不是歷史事實的全部。歷史研究者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回顧秘密會社對華人社會扮演的積極角色,更不該忽視他們當時的社會作用。

因此,他才會將秘密會社研究的重點集中在義興公司,綜合歷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從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四大面來講述義興公司。他希望能夠以比較公平的方式來評論義興公司,還他們一個合理的歷史定位。

陳劍虹在撰寫《走近義興公司》時,兼顧其內容的學術性與普遍性。他說,他沒嚴格按照學術書籍的寫法來完成《走近義興公司》,希望這本書除了有其學術價值,同時是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書。

地位如今日華堂

陳劍虹說,義興公司曾經是一個融合各華社不同籍貫與方言群體、各姓氏血緣以及各行各業平民百姓的組織,在當時的華人社會中舉足輕重。換句話說,當年義興公司有如今日的華人大會堂。

他總結了義興公司在當時的三大社會功能,第一是在殖民政權下整合華人社群的工具,同時是反抗歧視與外來挑戰的互助福利組織,它也是獲取勞動力與資本的經濟行會。

他說,當年義興公司面對英國政府的取締時曾上書求情,並列出組織對華社的貢獻,其中一條就是他們捐獻1884年南華醫院的全部建院經費總共一萬元,他們還獻地讓政府蓋醫院,即今日檳城中央醫院。

陳劍虹在書中特地提到《走近義興公司》中有關天地會創立年份的觀點,天地會創立的時空在學術界一向頗有爭議,有指是在乾隆年間、康熙年間。不過,若從天地會在海外的傳播年份看來,他支持天地會創立于順治年間的說法。

希望以書養書

陳劍虹此次是以自資以及朋友支持的方式出版《走近義興公司》。有感年輕學者出版學術著作並不容易,他希望這本書推出市場后能夠“以書養書”,將來的售書所得可以資助一些出版計劃。

他說,《走近義興公司》將由位于椰腳街的獨立書店Gerak Budaya負責發行。希望以后的售書所得,可以幫助朋友或者年輕學者出版學術著作。

在出版《走近義興公司》后,接下來他準備將過去40年來發表過的論文約40篇結集出版,也希望在明年的抗日戰爭結束75周年時,與其他歷史工作者合作出版一本學術論著。

現年已72高齡的他,認為以自己目前的精神與體力,已經無法再承受冗長的學術研究工作。他衷心希望有年輕的學者積極研究馬新兩地的秘密會社,將來出版一本全面的馬新秘密會社史。

參考英國官員所寫書籍

陳劍虹這些年來陸陸續續買了多本有關馬新秘密會社研究的書籍,當中有不少好書都是從二手書攤淘來的。他發現,以英文撰寫的秘密會社研究書籍,常常在二手書攤出現。

這些書多數是英殖民地時期的英國官員所撰寫,從這些書的內容,陳劍虹了解當時的英國政府如何看待秘密會社。這些書對秘密會社往往有非常詳細的記錄,並不是為了歷史研究的目的,而是政治考量。政府官員和警察可以通過這些書了解秘密會社,有利于他們制定華人政策。

他說,這些作者雖然是官員,所寫的書卻十分有學術性,是研究秘密會社史的學者必看的書。

他也從馬新兩地各檔案館以及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海峽殖民地檔案,得到了許多寶貴資料。

《走近義興公司》28日推介

《走近義興公司》即將于本月28日(周日)上午11時在義福街名英祠推介,名英祠即是當年的義興公司所在地。陳劍虹選擇在那裡推介新書有另一重特殊的意義,因為10年前就是他與幾個文化界人士的搶救,供奉在名英祠多年的會黨領袖神主牌,才免于被人丟棄的命運。

回憶這件事時,陳劍虹印象仍非常深刻。他說,2003年4月底他從報章上得知名英祠的神主龕掉了下來,而且會黨領袖們的神主牌也即將被丟棄。他馬上趕到那裡,與幾位文化界人士展開搶救行動。后來,他動員了韓江學院中文系的幾位學生,一起整理與抄寫神主牌資料。

他說,當時他們整理出完整資料的神主牌共有154面。他從中得到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尤其是當年義興公司的內部組織結構以及各領袖地位的高低。

陳劍虹並不是在當時才知道名英祠。早年曾經居住在香港巷的他,常常經過名英祠所在的義福街,他很早就知道這間老屋在檳城秘密會社史的重要性。不過,當時並沒有機會深入研究老屋內所藏的文物資料。

似乎是冥冥中注定,多年后名英祠危在旦夕之際,陳劍虹適時搶救了裡面的文物,並得到有助他研究義興公司的珍貴資料。后來名英祠成功修復,他也協助名英祠完成托管手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