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小商圈(第4篇) 賣舶來美容品 菲人商店做女人生意
報導 : 羅憶雯
攝影 : 潘嘉威
女人錢容易賺,外勞商店瞄準這點,除了開發自身國家的護膚土產,同時也引進泰國和中國的美容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隆市大家購物中心底層,有幾家主攻菲律賓人市場的商店。那裡主要銷售的產品有美容香皂、醬料和快熟麵,價格昂貴,但仍然吸引消費者進去淘寶。
據瞭解,這些商店都是本地人和外國人聯營,走中上級路線,平均一塊美容香皂,價格介于5至18令吉之間,店員指是使用天然草本植物和精油製成。
價格不便宜
其中一間店使用多台閉路電視監視,嚴禁客戶打開包裝聞味道。貨架另一邊,置滿菲律賓人所愛的意大利麵醬料、麵條和零食,各類牌子快熟麵,每包售價1令吉50仙。
由于店內貨物價格不便宜,進來觀看者多于消費者。
一些店鋪同時售賣從泰國引進的女性松糕鞋和平底休閒鞋,價格中等。
整體而言,菲律賓式商店,主攻女性市場,主打食材品和美容產品。由于門市打理不及緬甸式商店親民和產品普及化,生意自然比不上后者好。
緬甸和菲律賓各有自身國家的雜貨店營運影子。《中國報》另外走訪坐落在巴生市區的孟加拉式雜貨店,這類小規模店舖,售賣進口自孟加拉的香料、餅乾和提神飲料。
孟加拉式雜貨店排貨方式欠佳,香料置放大桶里沒有封起,濃郁異味傳遍店面,夾雜店員體味,讓在場者感到不舒服。
記者隨手買了小瓶裝售價1令吉50仙的提神飲料,飲下覺得過甜,越喝越渴。
員工語言不通,沒有殷勤招待客戶。整個上午,只有數人進入光顧。店裡聘請本地印裔當收銀員,店員個個欠缺笑容。不過,對住在這個地區的孟加拉外勞而言,這也許是他們的最佳超市了!
本地人也愛吃印尼餐
印尼人最早在大馬落腳,許多人居住大馬多年,印尼文化特色已和本地巫裔的文化特色交融。
在巴生北區車站一帶,隨處可見印尼人築起的小食及服飾攤位。
飲食方面,印尼餐早已成為大馬人口味,當地無論華裔、巫裔或印裔,都樂于為印尼餐大快耳頤。
當地的爪哇巴剎(Pasar Jawa)除了販賣伊斯蘭書籍、宋谷、祈禱用品,具備印尼特色的炸蝦片、魚片等零食都能在這裡找到。
每當開齋節慶典,也是商販的生意旺盛期,本地人或新加坡遊客會前來這裡選購零食。
當地小販艾妮說,印尼普遍種植的買麻藤(Melinjo),其果實種子可入藥,當地人常用製成買麻藤油炸片,略帶苦澀味道。
“大馬巫裔喜愛買麻藤片,自行下鍋油炸宴客,此外,以糯米上彩色炸成的蝦片捲,也是受歡迎產品。”
印尼土產油炸零食銷售,在巴生爪哇巴剎形成獨門生意,老馬識途者會上門尋找。
外勞:執法員藉查證件斂財
執法員被指藉詞攔路,勒索外勞。
葉亞來街的外勞披露,多次目睹執法員現身店外走廊,表面藉詞檢查外勞證件,其實是斂財。
“執法員老愛找外勞麻煩,我們寧願付錢息事寧人。”
另一方面,馬緬混血的店員山達披露,他在一家緬甸商店打工,月薪僅得1400令吉。
為了應付高漲生活指數,他晚上在附近民宿酒店兼職清潔工人。
他懂得泰文、緬甸文和英巫文,即使見到執法員,溝通也不成問題,不曾遭到執法員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