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荣国
2014年3月8日清晨,马航MH370客机失联消息传出,几乎所有媒体记者的通讯群组都被“炸开”;一时间,马来西亚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国内外媒体也纷纷紧追MH370的最新情况。
为了带给读者们第一手消息,《中国报》也动员所有人力,24小时留意国内外所有消息,紧追局势变化;甚至派员飞到南中国海、南印度洋上空,直击搜索现场的进展。
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守在《中国报》馆内的大本营,除了透过报章、网站、记者会,全天候作追踪报导之外,本报记者也曾多次受邀,参与不同区域的搜索行动,为焦虑的乘客家属及读者们,带来搜索现场的最新情况及画面。
在一开始传出客机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后,疑是在越南领空附近失踪,于是越南当局发起单方面搜索,稍后再扩大为美国、日本等协助搜寻的国际搜索行动。
数十艘船只、数十架飞机在南中国海全面搜索,《中国报》社会新闻组记者郭淑欣(已离职)及摄影记者李志强(现任摄影组副主任),也远赴越南胡志明市,并获安排跟随当地空军冲上3万尺的云霄,全程直击空中搜索工作。
摄影记者乘搭军机,从胡志明市南部飞行,前往约100海里外昆宋岛(Conson Island)的西南方展开空中视察行动。
在证实MH370在飞行途中,朝吉隆坡折返,再飞过马六甲海峡后不知所终,大马及各国结束南中国海的搜寻行动,转而调查飞机可能消失范围的两条空中走廊。
期间,《中国报》高级记者邱仁杰也在梳邦空军基地,搭乘运输机飞往槟城西南方向,沿着马六甲海峡展开高空搜索海面行动,以鉴定大马军方早前公布的不明飞行物体。
长达7小时的搜索任务中,记者及军方人员,时而飞到约2万尺的高空,时而降至100至500尺的高度,贴着海面飞行搜寻任何可疑事物。
尽管受到烟霾影响,加上长时间盯着海面真的不容易,阳光照射在海面,容易令人眼睛疼痛;但本报记者见证了前线人员,肩负起搜索的任务重责,令人敬佩。
随军机飞南印度洋搜索
在搜寻重点转向南印度洋后,澳洲随即在柏斯设立搜索MH370的联合协调中心;本报随后再特派高级记者谢玉珊(现任副新闻编辑)、摄影记者卢淑敏远赴柏斯,掌握搜索行动的最新情况。
由于多国卫星曾在澳洲逾2000公里外的海域,拍摄到海面上有可疑漂浮物,各国搜救大军分别从海、空前进,搜寻这些漂浮物。
记者也乘坐大马军机,跟随军方飞到南印度洋,参与该次长达10小时的搜寻工作。
自马航MH370客机失联第一天起,《中国报》每日便以大篇幅的版位报导最新情况;在记者、助编、美术组等跨组别构思及呈现下,本报也把复杂的失联过程及搜寻情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知道。
10年过去了,《中国报》至今仍在关注及报导有关客机的最新情况,只要事实的真相一日未被揭开,本报也绝不放弃,将一直坚持地报导下去。
相关新闻>>MH370那十年系列(1)|飞往北京途中失联 10年了,MH370去了哪?
相关新闻>>MH370那十年系列(2)|通讯系统被人为关闭 多国联合 海陆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