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一路有騎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一路有騎跡

報導:葉鳳玲



從吉隆坡出發,沿著鄉間小路或濱海小徑往南北騎行,陳思妤在腳車輪圈轉動聲的陪伴下,探訪幽靜鄉鎮特色。

一個人騎腳車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新發現吧!即使每天駕車經過同一條路,但是若騎腳車再次經過,會發現原來這條路有很多特別的東西。騎腳車,讓我看到很多之前看不到、忽略的事物,進而發現更多不同的樂趣。

陳思妤和腳車、騎行的“結緣”並沒有什麼感人的故事,純粹是為了健康著想。埋首工作的她長期忽略運動而尿酸過高,為了徹底解決病疾而開始運動。



“開始是跑步,但是跑步好像是在原地反覆跑,很悶。有一天,兒子的同學騎腳車來我們家,我借來一騎,覺得騎腳車也很不錯。”

當她邀請身邊的朋友一起騎腳車,朋友們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很危險、路面很多洞、車子多……直至后來她從報導中得知,竟然有人騎著母親的買菜腳車環島旅游,點燃了她對騎行的熱情。

“學生時代想過要環游世界,但只是想而已,沒有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也可以到處旅游,而且是騎腳車!”從面書和騎行活動中,陳思妤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者,彼此分享體驗、交流意見,讓她越發覺得世界很大、機會很多。

很多時候,陳思妤都是一個人騎行。她的單人騎行初體驗就是2013年從吉隆坡騎到霹靂:“那時候是農曆新年期間,很多人以為我不是本地人,跟我說:Welcome to Malaysia!也有人以為我是韓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一開始她是一個人出發,后來沿途陸續有回鄉過年的朋友半途加入和離開,還遇到日本人、法國人呢!彼此共騎一段路,陌生的臉孔說著各自的故事,最后又分開各奔前方。

單騎獨行,真自“游”!

而去年農曆新年,陳思妤一個人騎下南馬,經過馬六甲、麻坡等,還特地坐船到印尼的小島游玩一天。

正因為一個人騎行,自由無所不在。騎上腳車,一天就可以變化好幾種不同的行程,城市、公路、街景、海濱……隨意騎行,累了就坐下來拍照,或鑽進剛發現不錯的小店歇腳,經常這樣發現私房景點、嚐到美味料理、拍下很有感覺的照片。

“把照片post上面書,朋友看了問:這是哪裡?這麼美的?”她經常趁著農曆新年期間東南西北隨意逛,因此知情的朋友每年都會開玩笑問:今年新年去哪裡“走路”?

陳思妤認為,無論是一個人、兩個人、一家人,騎行可以讓人玩得盡興,也能發現大馬角落的獨特美麗。

“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要開放,像我從來不趕路,雖然慢,但總會到,這樣才會享受沿途風景。”

免費的鐵馬,間接抽到的…

陪伴陳思妤南下北上的腳車,是一次抽獎活動中交換得回來的。在這之前,無論是在家附近公園或是外州騎行,她都是和朋友借或租腳車。

“有一次騎行活動設有抽獎環節,朋友自認沒有得獎運氣,先行離開。沒想到抽到他的號碼,我就上台代領,后來朋友就把他的腳車跟抽獎得來的腳車交換,就這樣,我擁有自己的腳車了!”

每次的長途騎行,陳思妤並沒有做任何訓練。對她而言,騎腳車是愜意的運動,而且她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一定會有觸發它發生的原因,順其自然就好。

沒有計劃,更多驚喜驚艷!

同樣在2013年,陳思妤和好朋友到台灣環島騎行一個月。“人家常說旅行中會看到一個人的真面目,這是真的,我們有過意見不合,為了避免不愉快,決定每人輪流當一天領隊,由領隊全權負責帶路、餐宿等。”

台灣騎行是一段藍海旅程,因為她們堅持走海岸路線,沿著蔚藍水平線一路騎到台灣的最東邊、最南邊、最西邊、最北邊的標誌景點。最后,還給自己一個獎勵,特別到台灣中部的日月潭住兩晚。

她喜歡沒有計劃的騎行,喜歡那一種突然蹦跳出來的風景轉化為驚喜,最后成為記憶。在台灣,她們隨遇而安,住過警察局、神廟、教堂、學校走廊……一輛腳車、一個睡袋、幾件衣物,就這樣騎到那裡,玩到那裡。


嚮往就去做

當那句話“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后就不會做了”在腦海中不斷盤旋,黃夢詩決定辭職,一個人渡海到台灣留學。

一個人渡海留學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我覺得是一種勇氣,雖然一個人,但是我不孤單,它讓我的視野和心胸變得開闊。現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對我來說都是過眼雲煙,世界很大,機會比想像中多,不需要把自己困在一時。

“選擇”是生活中最值得玩味的醍醐味。2009年,在媒體工作四年的黃夢詩報名參加台灣“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簡稱海青班),選擇一個人出發。

看回當年的自己,她說:“一個人渡海留學需要鼓起勇氣,要離開身邊的家人、丟下原本安定的工作……但是,我不想過著當時茫然的生活,我需要一個目標讓人生的路可以繼續有意義地走下去。”

她的目標就是圓滿當年的夢想──到台灣留學。中學時期的黃夢詩喜歡閱讀台灣作家的作品,從那些文字裡堆砌起對台灣的憧憬和嚮往。多年以后當機會來到面前,她只有一個念頭,想直接地看看台灣。

當一切準備就緒,在飛機場和家人說再見的時候,她的心裡卻開始被不捨和不安佔據,甚至在高空中望著窗外問自己:為什要做這樣的決定?各種複雜的情緒就在她的腦海裡安靜卻又雀躍地進行著。

當時28歲的她是海青班中年齡最大的,來接機的學長姐和班上廿七位同學都比自己小,她開始有點不確信:“跟我之前想的有點不一樣……但是如同老師說過的,我們都是勇敢脫離舒適圈的勇者,如果只是嚮往而沒有行動,今天的我一定會有遺憾。”

打工,融入當地社會

每個人留學的目的不一樣,黃夢詩期許兩年的留學生涯裡可以“滲進”當地人的生活,所以她從各種各樣的打工經驗,如臨演、酒店服務生、學校工讀生等,累積堅實的自信和滿足。

“有的人只是去其他國家,並沒有深入當地的生活脈絡。如果一直和大馬學生在一起,可能很少機會深入接觸台灣人,打工是最能接觸當地人生活的一個管道,可以見到形形色色的人。”

她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與台灣社會連結。28歲那年一個人渡海來到台灣留學,她跨越了不安,收穫了自信,轉化為現在美好的回憶以及生活的養分。

“如果當初沒有鼓起勇氣的話,這一輩子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遺憾。現在,我做過了,不會去后悔好或不好,這是自己的選擇。”

扮演「路人甲」賺外快!

許多留學生都會選擇打工來減輕學費、生活費,黃夢詩也不例外,但是她的打工經驗比班上其他同學來得特別一點,因為,她竟然跑去當臨時演員!

由于修讀大眾傳播,為了累積實務經驗,她從網絡中尋找到臨演的機會,陸續演過鄉土劇和偶像劇中沒有台詞的路人、顧客等。

“台灣鄉土劇是一邊拍攝一邊播映,拍攝進度很快;偶像劇多數是拍攝完畢才播映,拍攝時間相對會拉長。”無論是八小時或三小時,臨演價錢都一樣,但若是長時間拍攝,就會獲得分發便當。

臨演讓黃夢詩認識更多台灣朋友,其中有一位至今仍保持聯繫。“他當時是文化大學哲學系學生,現在當導游。我曾經到過他的家鄉花蓮,當時他騎摩哆來接我,帶我四處走走看看。”

人在台灣體驗人情味

在國外生活就像踩在棉花上的不安,每天帶著不確定去摸索。“一個人在外地生活的確滿辛苦,但是我比較想積極的看待它,與其說辛苦,不如說是體驗人生。”

辛苦和寂寞是一個人生活的必備品,不過正因為如此會讓心更敏銳,以五感去品味每一個遭遇。

“台灣美在人情。我曾經幫朋友代班在學校的餐廳打掃,過后每次到餐廳跟阿姨買麵,她都會附加餅乾或水果。有一次,阿姨送我香蕉,同學們看到都很驚訝,那時候我才知道台灣水果賣很貴。”

回來之后,黃夢詩對馬來西亞存在著感恩。“很多人不滿意自己的國家,但是從海外走過一趟,我覺得馬來西亞很幸福。”對她而言,留學不只是圓夢,更是洗禮視野的旅程,從而重新認識自己和生長的這塊土地。


抱著吉他追夢

一些小雜感,即使沒有發表的可能,還是要寫出來;一些聲音,即使沒人聽見,也一定要唱出來──這就是南伯兒最真實的生命,有它們,她的生命線就一直在延展。

一個人唱歌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很充實,可以一個人沉澱去思考很多東西。當我要安靜下來思考和創作的時候,一個人看天空、發呆,或坐在路邊看著人群來來往往,點滴的感受會慢慢累積形成創作的意念。

南伯兒(Number)是天秤座,別有一套自己的審美觀。“我喜歡打量別人的裝扮,看著對方,心裡會想如果這個人這樣穿會更好、他的髮型那樣會比較好……沒辦法,我喜歡改善。”

打量別人、觀察周圍是南伯兒的慣性,因為她是一位創作歌手,從真實生活中擷取靈感再賦予一些想像。但是寫成歌、唱成歌,當中的取捨和編織,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搏鬥,要寫什麼和要唱什麼都要自己專注目標。

南伯兒的歌唱之路是一條蜿蜒小徑。曾經被不同的知名音樂人賞識,也曾經受邀到台灣和北京接受音樂訓練,但還是無法接軌到康莊大道。

“台灣待了三年,開始是公司租了一個地方,自己一個人住,后來有兩位香港藝人來住,但最后又走掉了。在北京的兩年裡,也是一個人住、一個人游泳、一個人健身……有時候無所事事,乘巴士來來回回。”

堅持,就會有曙光!

回到更早以前的白領時代,南伯兒的歌唱之夢也是一抹艱澀色彩。南伯兒中學畢業后就加入“夢飛行音樂坊”,當時是銀行職員的她,對創作一竅不通,只負責處理雜務,為了實現當歌手的夢想,努力學習彈吉他和創作歌曲。

有一次,為了要錄製創作歌曲比賽的作品,她們幾位團員把車子開往人煙稀少的山下,把車窗關緊,就這樣冒著汗水錄製歌曲。上天不負有心人,她們的努力有所回報,獲得2002年砂拉越“東音獎華語歌曲創作比賽”最佳作曲、最佳編曲、最佳演繹以及最高榮譽4項大獎。

“父親本來很反對我玩音樂,覺得女孩子應該有份安定工作,也無法理解我們穿得有點破爛,我們曾經就此而發生過爭執。但是,東音獎扭轉家人的看法,當他們在頒獎禮上看到觀眾給我們的喝采聲,爸爸還因此而感動流淚。”

那一夜,曾經不被認同的孤零零心情消殆了,南伯兒的音樂夢得到了家人的肯定。

演藝圈卻是一個更巨大的高嶺。曾經到過北京和台灣接受訓練的南伯兒,用了五年青春等待,雄心壯志至今仍是未發出的弓箭,幾經失去出唱片的機會。

對此,她不氣餒:“我覺得這是上天一直在給予我勇氣,跌一次、爬一次,不斷不斷在累積爬起來的勇氣。”

或許是境遇的雕塑,南伯兒也不習慣在安全封閉的空間裡彈唱。反而是陰晴不定的戶外開放環境,才讓她能大聲放心唱歌:“我喜歡看陽光和天空,心情特別舒服。”

現在的她自己籌錢出唱片,一步一腳印地努力逐夢,在自己的小舞台上盡情高歌。她一直都相信,只要繼續唱下去,或許在某一天,一個人的舞台下會漸漸拉攏起一群人。

“重點是,自己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這樣,一線光,才有可能凝聚成一束光。

發現平凡也是幸福

提及音樂,南伯兒整張臉孔散發著滿滿的自由氣息。正因為音樂,自由,在她的生活裡無所不在。

有句話說,不能控制人生的長度,但是可以控制人生的寬度。寬度是什麼呢?她曾經細想,得出的答案是“活得精彩”。

“以前很想要不平凡,但是闖蕩十多年過后,才發現其實平凡也是一種幸福。”她把這段歷程體驗過的折磨、困惑和理解,寫成一首《不平凡的平凡》的歌。她希望當中的折磨和困惑留給自己,而理解則帶給聽眾鼓勵和勇氣。

這首歌是“音攝巡迴”展覽的主題曲。在這個展覽中,不只是有南伯兒的音樂創作,還有她和另外兩位攝影人的攝影作品。

“百合姐和劉德壁大哥是平凡的上班族,很多像他們中年年紀的人都不敢去追夢,或是因為錯過而嘆息,但其實大家要做的事情不是很難,只是沒有堅持去做、繼續去做罷了。”

遲開的玫瑰,一樣芬芳

2011年,南伯兒認識了百合、劉德壁,她對音樂的堅持以及他們對攝影的熱忱,讓三條平行線交集一起,催促該展覽的誕生。

“他們一大早就衝出去拍日出,或是拍一隻昆蟲就要拍幾小時,我做音樂也是這樣,一做就是幾個小時過去了。希望我們的故事、音樂和攝影作品,可以激發更多人去追夢。”

夢想是逐步實現的,而身為藝人的南伯兒,對圓夢的辛苦深有感受,所以她願意帶領他們,一起去追夢。年齡是她們最大武器,因為她們都經歷挫折而形成更堅實、豐富的意志和精神,有過猶豫和遲疑,卻沒有放棄。

在展覽時,曾經有人問過南伯兒,做唱片這樣辛苦,她為什麼還要做呢?

對此,她說:“唱片做出來其實是一張名片,讓想收藏的人有機會可以收藏。雖然有人說現在沒有人買專輯了,但為什麼我們做完分享會一賣就是幾十張?他們不是買來爽,而是聽了被感動了,所以想收藏。”

“音攝巡迴”展覽還在繼續進行中。之前在東馬做過八場,反應越來越好,甚至一些準備開張的咖啡館也打電話預約辦活動。

身為藝人,要從nobody走向somebody,是一條開滿荊棘的路,但是一個人唱歌的南伯兒,藉由她的聲音和音樂,讓某些人斑斑駁駁的夢想,也能逐步形成遲開的玫瑰。


跟自己聊天

創作是作者的心情日記、思想日記,依自己喜歡的程度調整生活步調,與自己一個人相處,慢慢沉澱出自己喜歡的創作角色。

一個人創作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有時候會覺得寂寞、郁悶、挫折,為什麼只能一個人在慢慢地啃,找不到一個人和你有共鳴……但是,每寫完一本書,就會覺得滿足和不可思議,鼓勵自己繼續寫下去。

想故事、寫故事其實是自在地和自己聊天的過程。“我在腦海裡先把整個故事大概想一想,待真正去細想、去寫的時候,可能有些東西會被我自己駁回,或是寫到一半轉往另外一個方向發展。”

這就是本地作家李慧慧的創作過程。她笑說,每天生活裡遇到的事情都可能是創作的刺激元素,甚至讓創作過程大轉彎。

“都說女性善變,加上人人都有叛逆的心態,當你把整個東西想好之后,就會覺得這樣子一點新鮮感都沒有,想要做突破、創新。”

李慧慧的所感所思,並不是很深奧的東西,多半是空闊平易的生活觀察,然后把理解和想像都寫了下來。

大笑姑婆的背后,藏點自卑

“從外表上,可能別人覺得我是大笑姑婆性格,但其實我的心裡也有一點點自卑,不太喜歡站在人群之前。”

外出隨意逛或是買東西的時候,看到路邊經過的人,她不禁會想:他在想什麼、這兩個人是不是剛剛吵架、他們是什麼關係……很多時候她神游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虛構的關係裡,一種形式上的跟自己聊天,形成她筆端下的人物和故事。

和變化不大的風景、建築相比之下,李慧慧比較喜歡看人群,看著他們表情和動作,並且虛擬他們的心情。她說,創作有很多不一樣的形式,自己沒有天馬行空的奇幻想像力,往往需要吸收真實的事物給予創作上的刺激。

出版過《記得微笑》、《藍色泡泡館》、《大手掌上的天空》等少年小說,李慧慧卻表示寫作不在她原先的人生計劃當中,因為一次得獎,機緣來到跟前,才開始執筆寫作;現在,她已樂在其中。

“寫作不是我的專業,加上我性格有點八卦,常常會被旁邊的事情吸引,所以無法規定幾時要寫、幾時要完成……但是,人都有虛榮心,看到一本書出來時心裡很興奮,那幾天一直在想:我還要再寫、 我還要再寫!”

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李慧慧畢業于台灣國立陽明醫科大學醫事技術檢驗系,並非浸在文字裡的文科生,所以2010年當朋友鼓勵她參加“紅蜻蜓少年小說獎”的時候,她不知道該寫什麼故事才好?

“后來朋友告訴我說,就寫感動自己的故事吧!直到現在,我都是以‘感動自己’來作為創作方向,至少過了自己這一關,能不能感動其他人則是一種加分。”

怎樣的故事會讓她感動呢?她想了想,說:“愛閱讀的人都一樣,不一定被悲慘的故事打動;有共鳴的,它可能只是一個情節讓你看了心跳、變熱或是心裡有一種東西一直在跳動。我覺得這就是感動。

遇上創作瓶頸之時,李慧慧會在腦袋重壓之下暫時放開它,遺忘它。當一切想法在頭腦裡消失得無影無蹤,可能就會有新的靈感出現。她不找家人和朋友傾訴這些困境,因為她認為創作是一個人的沉澱,旁人不能夠理解當中的情緒。

枯燥主婦生活,蹦出一個靈感!

中學時代的李慧慧是作文比賽的桂冠人物,但是上了大學修讀理科之后,就與文字漸行漸遠。她沒有想到多年之后的某一天會重拾文字之樂,甚至獲得人生最大的彩票──“2010 年第一屆紅蜻蜓少年小說獎”銀獎。

“當主辦單位發短訊告訴我這個消息,我還以為是別人的惡作劇,因為我只是玩票性質參加,一點信心也沒有!確定自己得獎之后,覺得很意外,好像中大彩的感覺。

當時李慧慧和先生、兩位兒子一家在中國居住,人在他鄉的家庭主婦生活很枯燥,于是她把寫故事這件事當作一個新挑戰,送給當時越來越覺得沒有價值的自己。

對于從來沒有創作過的李慧慧而言,想故事、寫故事是艱難的,甚至想要放棄。一如往常的某天,她在拖地的時候突然想到“如果有女兒來幫忙做家務就會很快樂”,靈感就這樣蹦跳出來,用三星期寫出了《媽媽滿分》。


享受獅人時間

當興高采烈談著最愛的話題,身邊的人都是“沒興趣”,這種“找無伴”認知上的寂寞感,不見得也會是心靈上的寂寞。

一個人看動物紀錄片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感到激動、震懾,印象十分深刻。雖然喜歡看動物紀錄片的朋友很少,沒有人可以分享話題,但是動物強悍的生命力和自然法則的生存方式,常常讓我看到入迷,一個人看絕對不寂寞。

男性一般愛刺激、追求速度,鄺健華就是從動物身上得到這份滿足感。喜歡觀看動物紀錄片的他,最愛的動物是獅子,說起獅子就像說起朋友一般自然:“獅子過著群體生活,一個大家庭裡可能有十多隻獅子一起生活,爸媽、兒女、姑姑、阿姨等。”

鄺健華的專業是髮型設計師,但是自小喜歡看動物紀錄片。沒有網絡的年代,他只能看電視台播映的節目,而且不管喜歡看還是不喜歡看,一旦錯過播映時間就無法看到,“很心急也很無奈。”

現在有了網絡便利以及有線電視台,鄺健華當年的遺憾逐漸彌補回來。從YouTube或有線電視台下載的動物紀錄片,不但可以慢慢觀看,更可以看了又看,讓他無限感激科技的新發展。

猛獸也有溫柔一面

有的人認為動物紀錄片殘忍又野蠻,鄺健華卻認為這是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曾經有攝影師拍過,小牛一出生就被其他動物咬死,實際上母牛可以保護它但卻沒有這樣做,因為動物就是依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中求存。”

他喜歡獅子的大體積,有型又有生命力,但其實獅子也有人性溫柔的一面。他看過一齣紀錄片,有對夫婦養了一隻幼獅,幼獅長大之后被放逐到野外自由生長;三年之后,當這對夫婦找回當年的幼獅,沒想到獅子還記得他們,撲上他們身上親昵地磨蹭。

鄺健華目前收集的動物紀錄片裝滿三四個移動硬盤,有的硬盤曾經損壞過,讓他心痛不已。他有很多心得與經驗想與人分享,但是身邊愛看動物紀錄片的朋友不多,讓他直呼“有點可惜”,但是他不會寂寞。

“若是有朋友喜歡聽我講,當然會很開心。沒有的話也不要緊,看一齣紀錄片就能度過一兩個小時的愉快時間。”他懂得自得其樂,一個人也可以快樂起來。

再強也有勁敵,怕遇土狼!

“你很了解獅子?”,當鄺健華聽到這個問題,馬上回答:“很了解。”然后,開始滔滔不絕。

“獅子基本上是交際貓(social cat),就像人一樣,懂得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當家庭裡的其中一兩隻獅子外出獵食的時候,其他獅子則會幫忙照顧幼小的獅子。”

“當雄性獅子長大之時,獅子爸爸會趕走他們,讓他們自己組織另外一個家庭,如果他們不走,獅子爸爸就會咬死他們。”

“獅子的天敵是土狼。獅子體積大、力氣大,土狼體積雖小,但其咬勁卻是動物世界裡最有力度的。當土狼遇上獅子,往往採取集體攻擊,獅子的力量遠比土狼大,但面對成群的土狼,也只能放棄食物逃走。”

就連土狼,他也是了解頗多。“雌性土狼是領袖,雌性比雄性大隻一點、兇一點,也更會打架。有趣的是,雌性土狼的生殖器官擁有陰莖,孩子就是從陰莖生出來的。”

愛它,就應該讓它自由!

喜歡不代表要擁有,鄺健華雖然喜歡獅子,但從來沒有想過要飼養獅子。“在大馬,飼養獅子是非法的行為,而且獅子很危險,沒有想過要飼養它。”

他說,國外的獅子專家都是經過透徹的研究,才會飼養獅子。“據悉,專家只要看到獅子的毛髮站立程度,就可預測他們的情緒,是心情不好還是生氣?如果是生氣就會避開它,畢竟獅子這麼大隻,打起來人肯定會輸、會死的。”

“而且,飼養獅子要花很多錢,這樣會養窮我啊,哈!”對本地動物園感到失望的他,一心一意想看在自然世界裡自由奔放的獅子,而不是關在籠子裡毫無生氣的獅子。

南非是他一直嚮往的動物世界,若有機會到那裡去,他表示一定會到約翰尼斯堡Lion Park私人動物保護區,看看非洲最具代表性的獅子。

談到非洲的槍獵動物活動,他搖搖頭,說:“很殘忍,有些獅子養來就是為了被人槍獵……但至少規定一定要打死,不讓動物受苦,而更殘忍的是,中國的槍獵動物活動打傷卻不打死動物。”


跑贏自己!

跑步是聆聽自己身體的最佳時刻。

當腳與地面接觸、磨蹭,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呼吸聲、心跳聲,而且要突破的不是公里數,而是自己。

一個人跑步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享受!尤其跑步過后出一身汗,整個人很輕鬆、清爽,感覺又是全新的一天!

“我不是很厲害運動的人。”雖然一開始許君慧就這樣介紹自己,但是她卻擁有很好的運動觀念。

“不要跟別人比較,也不要和別人競爭速度。我是以輕鬆的心態做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最后就最后吧!”沒錯,最后也有最后才得以見著的風景。

她自認不是運動健將,跑步不為比賽,而且和多數女性一樣,為了減肥才開始跑步。2013年,有朋友游說她一起跑步,當時她的第一個念頭是“跑步是學生時代咸豐年間的事”,但最后還是答應下來了。

鍛煉身體,強化心志

“第一次就參加10公里的馬拉松,之前也沒有做任何準備,結果回來后一星期完全不能走樓梯,大腿和小腿很酸痛!”但是酸痛中卻帶著快樂:“特別是出了一身汗,好舒服!”

跑步可以是啟發的。透過跑步,她更深刻地發掘感受、情緒和身體節奏,聆聽身體訊號和自己的心底聲音。

“我們因為工作和生活忙碌,常常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但是在專注跑步的時候,身體會透過疼痛、不適來發出訊息,告訴你哪裡可能有問題?”

跑步也改變許君慧看世界的角度。現在生活遇到瓶頸,心底會有個微小的聲音說:“21公里都跑了,還有什麼難倒我?”以前從這處到那處,心想“開車大約半小時”,現在想去任何地方,心裡有時候想的卻是“跑一個小時就到了。”

她認為,跑步是最容易身體力行的運動,不需找伴、不擇時地、不分晴雨,都可以進行。而且裝備簡單、入門不難。

“一開始不習慣跑步的人可以走幾步、跑幾步,讓膝蓋和腳踝適應全身在動的壓力,基本上,跑步的人最常弄傷膝蓋和腳踝,訓練過多也會弄傷。”

目前許君慧跑過最遠的是21公里。她喜歡早上跑步,因為早晨空氣新鮮,讓剛甦醒的身體吸收大自然能量,有助于接下來一整天的身體活動。“傍晚跑步的話,可能晚上身體的活躍度還沒有消退,導致睡不著。”

腦袋放空,流汗減壓

許君慧認為,跑步雖然沒有辦法像騎腳車或開車,可以去到很遠的地方,但它卻是有效的減壓方法。

“跑步時因為要專注,可以讓腦袋放空。另外,跑步可能只是在同樣的環境中轉來轉去,而且是一公里一公里逐進的,讓人很難提起勁去做,但是如果能夠鞭策自己持之以恆去做,就可以培養耐性和韌性。”

她喜歡到戶外跑步勝于室內跑步機。“跑步機悶,一直對著鏡子跑,空間又封閉,即使出汗也覺得不舒服。而且,從跑步機下來的時候很容易頭暈。”

另外,她有一個小技巧。每次參加馬拉松的第二天,她會盡量以小跑步讓肌肉放鬆,不用刻意做什麼,讓身體自行康復。

一個人要注意安全

“只要每天持續做,一星期大概只要跑五公里,身體就能適應過來,養成跑步的習慣了。”

她說,一開始有人抱怨身體哪裡不舒服、不對勁,但是一星期過后,幾乎所有人都會發現自己變得神采奕奕,肩膀痠痛、失眠等小毛病,也跟著有所改善。

親自體驗過跑步的好處之后,許君慧即使沒空閒到公園跑步,也會在住家附近跑幾圈,或在家裡做伏地挺身等身體伸展活動,讓肌肉放鬆。

由于治安不好,許君慧建議最好約朋友一起跑步。“有時候未必配合到時間,一個人跑步的話,要多注意周圍環境和動靜。最好是到沒有大樹阻擋視線的公園去,避免成為受害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