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掛燈籠慶開齋節 張吉安上載舊教科書促回到以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們曾掛燈籠慶開齋節 張吉安上載舊教科書促回到以前

獨家報導:徐健華
(吉隆坡16日訊)這個開齋節,讓我們找回不分彼此、宗教和文化的差異,共同慶祝佳節的精神!



劉蝶騷亂事件,顯示這種精神已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消失,而1964年由國家語文出版局出版的三年級《國民教科書》中,就希望通過凸顯馬來村民會買紅燈籠掛在屋簷當裝飾等珍貴畫面,找回三大民族普天同慶佳節的和諧局面。

文化藝術工作者張吉安昨日在個人面子書中,上載數張1964年出版的《國民教科書》繪圖,清楚顯示馬來人在開齋節前夕,購買紅燈籠,張掛在屋簷當燈飾,藉此繪圖,以喚醒各族不要忘了,這當初的美好情景,並需要延續至下一代。

這讓張吉安回想起,5年前到吉打波各先那一個村落,進行文化採集時,也曾訪問過一名華裔老人;從對方憶起的童年往事中,得知這個開齋節的歡樂情景。



一起砍柴烤竹筒飯

該老人告訴張吉安,當年他們的村落只有華人和馬來人,開齋節前一晚,兩族人民都齊聚村口,一些負責砍柴起火,準備烤竹筒飯,以在開齋節當日招待前來拜訪的親朋好友。

“他們還會一起用大熱鍋煮Dodol糕,整個情景就像華人過農曆新年一樣,多麼熱鬧。”

張吉安今日告訴《中國報》,老人家還記得,該村一年只有3次會掛燈籠,即農曆新年、中秋節及開齋節。

該名男子告訴他,由于當時開齋節的創意燈飾,還沒有如今那麼普及,馬來村民便會買紅燈籠,掛在門口屋簷當燈飾;小朋友也會提著中秋節買的燈籠去遊街,即使玩煙火爆竹,都會跟華人討幾支香來點燃炮竹。

“當時馬來人都不會因文化不同,而有所避忌;聽完老人的故事后,覺得難以置信,甚至有點奇幻,因為目前已難以看到如此情景,直到一名坤成小學退休老師將這本書交給我后,才發現書中的畫面,竟是半個世紀前馬來亞最美好的時代。”

感慨劉蝶事件

針對劉蝶廣場騷亂事件,張吉安以感慨來形容這起本來不該發生的事。

他說,在翻閱三年級《國民教科書》的內容,再想起劉蝶廣場騷亂事件,才發現書中的畫面,在現實世界“消失”已久。

他舉例,在開齋節燃爆竹的情況可能還有,但屋簷前掛紅燈籠的傳統或已不再。

他補充,隨著發生劉蝶騷亂事件后,已無法了解這是我國進步還是退步。

另外,詢及教科書如何反映當時情況時,張吉安說,由國家語文出版局出版的教科書,基本上都和當時情景,沒有多大落差。

“在還未看到教科書前,我對于那名華裔老人所說的,都保持半信半疑,畢竟口述難免會有落差,直到我看到這本教科書后,才發現原來當時各族的確是可和睦共處,所以再看回劉蝶事件,只能說是感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