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抗癌路上不孤單 共創傳''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抗癌路上不孤單 共創傳”騎”

報導:譚絡瑜
攝影/圖:譚絡瑜、岑家豪(部分圖由IRCA提供)、受訪者提供



騎得多遠、多快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倒騎士與陪騎的車友,一起傳達了重要信息:讓我們一起活出生命“騎”蹟!

7月4日,星期日清晨,天仍未亮,已經下起雨來。從吉隆坡到彭亨武吉丁宜的高速公路天黑路滑,先后遇到幾輛載著腳車的車子,大家都是朝同一目的地而去。雨勢轉大,我暗暗擔心,待會的抗癌共騎活動會否取消呢?

天色漸亮,雨勢變小。武吉丁宜油站旁餐廳前起點聚集了約兩百人,其中百多位是報名參加騎行的本地車友,其他是國際癌病康復協會義工們,以及二十多位來自台灣、香港的抗癌勇士。

Green Bike腳車店老板為表示對癌友的支持,除了借出腳車,也提供后援車護航。本地活躍腳車俱樂部如JW Cyclist、Titanium、Forest Green等也來參與。與平常fun ride不同,大家今天騎乘目的是傳達一個信息:抗癌並不孤單,有人陪你一起共騎。



大家元氣滿滿,在台灣不倒騎士吳興傳教練帶領下出發。我也跟隨大家一起騎乘,除了本身喜歡騎腳車,也因為自己是癌症康復者,能夠以采訪身份參與這個活動,倍覺感動。

武吉丁宜通往文冬的舊路很適合騎車,下過雨后,空氣格外清新,綠色大自然生機勃發,花草樹木散發的芬多精令人精神一振。戶外運動對正常人身體好,對癌症患者更是助益良多,活動身體流一身汗,身心舒坦,充滿正能量。

帶頭領騎的吳教練很fit,果然是有“練過”的運動員。其他不倒騎士速度也很快,不愧有台灣環島經驗,身體素質一點都不輸給健康騎友。

來到中站休息,大家順利完成一半路程,士氣高昂,團康隊員領頭唱歌,大伙兒合照交流。本來的陌生人,因為結伴騎了一段,都有種不言而喻的親切感。

別老窩在家裡,出外充電加油

短暫休息后,大家重新上路,回程長長上坡路,體力開始不支,放慢速度往前,卻沒有停下來的想法。抗癌也是漫漫長路,需要強大意志力支撐,向目標不斷前進,絕不放棄,才能堅持到底。到達終點時,義工們熱烈歡迎,那一刻,不管是癌友或陪騎者,都覺得完成了一趟很有意義的騎行。

如果將這趟小騎行比喻為抗癌之路,癌友一路上都不孤單,有人相伴,互相扶持、打氣,一起面對挑戰。更重要的並非騎多遠、多快,而是活在當下,好好欣賞沿途風景,以豁達、樂觀面對起落,克服障礙,騎到終點。

抗癌勇士共騎活動和抗癌成果秀分享會先后在吉隆坡、怡保和檳城圓滿舉行,林寶萊坦言籌備工作不輕松,行程緊湊,全靠一群癌友和義工們無私付出和努力促成。“時間對癌友和家屬來說非常關鍵,我們希望把握機會,借由活動把正能量傳遞給癌友和家屬。”他想告訴癌症患者:“別在家里認真當病人,你會越當越像病人,要走出來,別人才有機會幫助你、引導你!”

活出精彩,不把自己當病人

“抗癌勇士生命成果秀”活動籌委會主席林寶萊,早上還擔心大雨擾亂活動,隨著天氣轉睛,他也放下心頭大石。今天他又一次印證了信念:“只要做對了事,老天會幫你。”

他雖非癌友,卻受抗癌勇士的精神感動,親自與不倒騎士們一起環台。“環台其實並非重點,重點是大家互相陪伴的革命情感。”他說:“你都看不出他們是癌症患者,大家開心得都忘了自己是病人。”

這一點,個人感同身受,因為不把自己當病人,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玩樂,也常常忘了自己是癌症患者。患癌康復之后,帶癌生存,活得比以前更精彩的人不計其數,眼前這群精力旺盛的不倒騎士,就是活生生例子。廣東俗話說:“得空病,不得空死。”,林寶萊開玩笑:“他們忙著過精彩的生活,都沒空死呢!”

願如太陽星辰
送溫暖給你我

騎乘的時候,兩位不倒騎士正好騎在我的前面,一位是來自台灣的劉順源,一位是香港的黃國鳴。兩人都是經驗豐富的環台騎士和馬拉松跑者,身材“fit爆”。

台灣桃園客家人劉源順在2008年7月發現耳根后的腮腺囊腫大,11月手術切片發現有癌細胞,確認是扁桃腺癌。12月再動手術切除扁桃腺跟廓清淋巴,接著經過36次化療和6次電療后,在家人細心照顧下存活下來。

他靠著自己的意志力,過比較規律的生活,慢慢加強活動量,開始騎車和慢跑。他成功挑戰全馬,並與其他抗癌騎士完成腳車環台,一天平均騎行100公里。 抗癌走過6個年頭,去年他回醫院覆診,榮幸被健保局取消重大傷病卡,等于宣布康復。他現在跟父母親一同住在鄉下,過著幸福快樂美滿的生活。

黃國鳴本來與大部分香港人一樣,生活節奏緊湊,忙著賺錢,很少運動。2007年患上鼻咽癌,他的生活和人生觀完全改觀。他覺得每個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細胞,因為長期情緒緊張或其他原因被激發出來。

“我沒有絕望,積極抗癌,康復后勤做運動,跑步、登山、騎腳車都是加強心肺功能的運動,我特別喜歡腳車的速度感。”

他不但把握時間去完成環台挑戰,更立志在僅有餘生去做義工回饋社會。患癌后,他更珍惜生命,“錢,夠用就算。”

黃國鳴喜歡邊騎邊听歌,用充滿正能量的旋律和歌詞為自己加油。爬坡時,他隨身包包里的小唱機正好播著張學友的廣東舊曲《太陽星辰》:

“全因身邊的你將溫暖
贈這普通人
曾經孤僻的我今溫暖
學會愛他人
自知即將要分別
暗暗把你藏在心
亦知儘管會傷感
我也覺不枉過這生 ”

忽然覺得,這首歌好比是今天的主題曲。

不放棄,就有希望

設計師丁立元T恤背后別著的名牌上,寫著“一路無癌,加油!”六個字,以此送給癌症患者。熱愛腳車運動的他,听朋友提起這個活動,就一口答應參加,並還借出四輛腳車給大會使用。“這次騎行與一般競賽式大型騎行不同,陪伴不認識的癌友一起騎,邊騎邊和他們交流,听他們說抗癌的故事,了解他們如何走過來,讓我收獲很多正能量。”

他對癌症並不陌生,因為已去世的母親曾患癌,今天到場后才知道當義工的朋友,原來也是癌症患者。有感患癌的人越來越多,他鼓勵大家注意健康,不管有沒有病,都應該多多運動。以他自己為例,自從兩三年前跟朋友一起騎腳車后,就很少生病。

吳俐燕與先生各自載著4歲的女兒和7歲的兒子參與騎行,她們一家都是腳車愛好者,平常與Forest Green Cycling Team會員到處騎行,一家人才剛結束在浮羅交怡島的腳車旅行。她覺得能夠以騎車支持抗癌活動,別具意義,因為母親也是癌症患者,她希望借騎行傳達信息:癌症並非絕症,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腦人30歲
等待”騎”跡

騎得多遠、多快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倒騎士與陪騎的車友,一起傳達了重要信息:讓我們一起活出生命“騎”蹟!

在武宜丁吉抗癌騎乘活動現場,Ivy手柱行走杖,出發前與全體不倒騎士和IRCA義工們一起拍合照。去年她是參與騎行的抗癌勇士之一,今年因為手術后遺症影響行動,無法騎車。

看著大隊浩浩盪盪出發,想著去年自己能夠與崇拜的吳教練和不倒騎士們一起騎車,Ivy心情有一點激動。她心里很想跟大伙一起騎,無奈左邊手腳無力,這一次無法親身騎行,只能旁觀。

雖然如此,她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和為其他人打氣。她在終點處與其他義工們熱烈鼓掌迎接騎士,看到Ivy陽光般燦爛笑容,心里有滿滿感動和溫暖。

騎乘活動結束后,在抗癌工作坊進行時,記者與坐在一角的Ivy聊了很久。Ivy是文德甲人,在吉隆坡工作多年,因為治療癌症而搬回老家由家人照顧。這次在家人和癌友們陪伴之下,全程參與了國際癌症康復協會在吉隆坡、怡保和檳城舉行的活動,並在分享會上擔任抗癌大使,以自己的故事鼓勵癌友。

心情低落,抵抗力會更弱!

今年32歲的Ivy是會計師,本來是個好動外向、生活多姿多彩的白領。2013年8月,她因為異常頭痛,檢查之下發現腦部有腫瘤,當機立斷動手術切除。化驗報告出爐,被診斷為腦癌,必須進行電療和口服化療。當時未滿30歲的她完全接受不了事實,身心被擊垮,整整七八個月躺在床上,每天不斷自問:“為何是我?”

Ivy直言,不回想過去是騙人。病發前健康的她留著飄逸長髮,愛打扮得漂漂亮亮,同時也熱愛戶外運動,經常與朋友同事打球、跑馬拉松、聚餐、旅行。患病之后,她的頭髮因化療脫落,比起外貌變化,更痛苦的是失去希望,內心充滿恐懼,吃不下嚥,身體缺乏營養更加虛弱,抵抗力偏低,給了癌細胞捲土重來的機會。

去年3月癌症復發,頭痛發作時有如被刀刺,痛得她想撞牆死掉。她坦言那時候有想過放棄,很想突然就這樣走。做完第二次手術,心情最沮喪時,弟弟帶她到IRCA。當時的她虛弱憔悴,心情郁悶,幸而有著共同經歷的癌友互相鼓勵、扶持,使她找到希望,走出戶外,走入人群,讓她重拾信心。

“騎”蹟來自正能量

不再自怨自艾,她選擇正面思考,“我很感恩,患病反而讓我和家人的關係親近。”以前她在外工作忙碌,每兩週才回家一次,現在她真正體會家人的重要。弟弟是她最大支柱和鼓勵,患病前兩人同在吉隆坡租屋,共處同一屋檐下沒什麼溝通。她患病后,弟弟積極搜尋相關資訊,介紹她讀台灣醫生許達夫寫的書《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讓她頓悟原來癌症並不那麼可怕。“癌症並不是絕症,不會馬上死掉,有很多人可以康復,或帶癌生存很多年。”她相信生命奇蹟來自正能量。

她一點點找回樂觀、積極的自己,重新走出戶外運動。2014年4月,她參加了IRCA第一次舉行的抗癌腳車騎行,騎行時她跌倒了,爬起來繼續騎完全程。回想起那趟騎行,她笑說:“原來我也有不倒精神!”

同年7月,IRCA幫她辦了一場登山活動,癌友義工們協助她圓了心願,與父親一同登上茅草山。那次活動獲得傳媒報導,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她樂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我覺得老天要我留下來,就是想要我幫助更多的人,像我一樣走出來。”

心有擔憂,但不能困身其中

可是,另一個挑戰出現了……

去年11月,她身上開始出現手術后遺症,除了眼皮肌肉不自主抽動,左邊手腳神經亦開始受到影響。“說實話,因為手腳不便,我最近感到有點消極。”對一個好動的人來說,失去行動能力是最大的恐懼。

普通人或許難以想像,癌症患者對于身體變化的憂心和恐懼。從癌症中康復並不容易,面對癌症復發,需要更大的勇氣克服。像翻過一座高山,發現還有一座山擋在面前;像馬拉松跑了24公里,發現只跑了半程。

但Ivy一直提醒自己不能輕易放棄,積極尋找治療方法,一邊服用中藥配方,一邊進行點穴道治療復健。IRCA是她的心靈加油站,參與癌友活動,大家的支持和打氣,使她不致困在自己的黑暗世界。

“現在回頭看,真感恩去年我們全家有機會一起登山,如果當時錯過了,登山的心願也許無法實現。”身體狀況在短短一年內變化,讓她深深體悟到人生中有些事情經不起等待,想做就要馬上積極行動。

還有心願待實現…

Ivy患癌前的生活很精彩,但自認患癌后更好。患病后,一些很久沒聯絡的朋友去探望她,家人關係更親密,患難見真情。“感恩我還活著,身邊有很多貴人。”過去因為工作忙碌,愛美減肥,忽略了健康,現在她辭去工作,專心養病,學習與癌和平共處,活在當下,珍惜眼前。

“我怕死,我不甘心這樣死去,我要活下來,我要去旅游、去爬山,還有很多心願要實現。”本來她打算今年參與不倒騎士的台灣環島騎行,但以目前的手腳情況,讓她不敢抱太大希望。

我告訴她,也有人騎雙人腳車環台,她眼中發出亮光。或許,復健能讓手腳回復騎車能力;或許,有人能夠助她圓夢。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與Ivy共勉之。

孩子需人照顧
夫妻至少活一個

他在台上接過麥克風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有癌症,我很健康,我要以生命影響生命!”吳興傳教練在“有愛(癌)有希望”癌友交流會上,雙手舉起他的環島戰車時,台下掌聲雷動……

長相與台灣搖滾歌手伍佰有幾分相似的吳興傳教練,謙和得來有著運動員的自信。他是天生的跑者,年少時為職業軍人,青年時期熱愛跑馬拉松,成立台灣慢跑協會,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跑了三十幾年馬拉松。他曾是馬拉松場上的獎金獵人,是業余級的最佳教練,也是帶著視障跑者參加各種國際比賽的快腳導引人。

2009年,他被醫生診斷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他不明白何以一個馬拉松選手也會患癌,運動員的自信完全被擊碎。他不敢讓任何人知道,更不忍告訴最親密的太太。當時,他太太罹患末期卵巢癌,面臨化療失敗,需要再進醫院開刀的生死關頭,家里兩個孩子還小。

掉入人生低谷,他曾經沮喪得想帶著太太和孩子去尋死,但轉念一想,自己連死的資格都沒有!他和太太兩人,其中一個必須活下來,照顧年幼的孩子。

把牆撞破,就海闊天空

他請教醫生,癌症究竟是基因遺傳、生活習慣或飲食造成?但得不到答案。后來他想通了,既然癌症來到身上,就承認它,接受它,處理它。

“罹癌就像跑馬拉松時的撞牆期,把牆撞過去就海闊天空了!”他以運動員的心態,面向癌症,積極配合治療。

抗癌過程艱難,動完手術后,與太太輪流進行化療,一邊得照顧安寧病房里的太太和家中兩個唸中學的兒子,他形容那是一段想起來都會流淚的日子。

在重大疾病面前,軀體如此脆弱,但人的意志力,卻大得令人難以想像。同樣是運動員的太太,從60公斤瘦剩35公斤,多撐了半年,等到他完成12次化療,才嚥下最后一口氣。她走了,而他活了下來,老天留他一條命。

由于擔心孩子無法承受,他騙孩子說去動盲腸炎手術,去化療說只是去打營養針。結果,因為不敢說出真相,反而導致兒子對癌症存有恐懼,一直到現在偶爾患上感冒,就覺得自己罹癌。他花了很長時間重新學習當父親,慢慢與孩子培養親子關係。

點火,讓大家圍過來

“很奇妙的是,當我開始想到要為其他癌友做些什麼,原本在癌病里的恐懼不安,似乎轉移了。病后復健的跑步,每一步都更加有力氣。”

2011年,吳興傳決定組織癌友騎腳車環台,單純的想法是:“把這些人集中起來,需要一個引火的人,這個火一點,大家才會圍過來。”

然后,在環台第三天,幫忙開支援車的哥哥,陪他騎行時發生摔車意外重傷,送往醫院救治。既使不被嫂嫂和侄子理解原諒,他離開醫院,繼續帶領其他癌友完成環台挑戰。

后來的環台路上,他每天邊騎邊掉眼淚,怕手機響起接到的是惡耗。熬過八天,車隊終于扺達台北終站,當天晚上等不及他趕到花蓮醫院,哥哥過世了。

經歷了罹癌,太太與哥哥先后去世的連番打擊,他終究沒有倒下。像跑馬拉松,他堅持做對事情,就一定做下去。

不倒騎士,傳播希望

原為馬拉松健將的吳興傳,6年前歷經人生巨變,癌症奪走愛妻生命后,接著找上了自己。他不只成功抗癌,更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成立“不倒騎士團”,帶領全台灣癌友以運動抗癌,一起登玉山,騎腳車環島,用健康的生命態度趕走病痛。

這位以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別人生命的抗癌勇士,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巨人和榜樣。

台灣抗癌協會受馬來西亞國際癌病康復協會邀請,吳興傳教練帶領二十多位港台“不倒騎士”,參加2015年“有愛(癌)有希望”交流活動,喚醒社會對癌症的正確觀,奉獻愛心,傳播希望。

走出生命絕境…

一位馬拉松運動員,突然被宣告罹患大腸癌第三期。而且,夫妻同時罹癌,兩人輪流化療、家中兩名稚子驚惶,該如何走過生命絕境?

親人先后離去,陷入恐懼、自責、憂鬱與迷惘的無底深淵,要如何再次成為鬥士?

不知癌細胞是否隨時撲身再來,如何鼓勵其他癌友走出來,活出新生命?

台灣二魚文化出版的《跑出生命力:不倒鬥士吳興傳》一書,是由前中國時報記者陳榮裕著寫吳興傳的生命故事。

”癌”過風雨迎向有情天

來自港台的不倒騎士,紛紛在“有愛(癌)有希望”交流會上分享他們的故事……

游牲發:面對恐懼 消除恐懼

年逾七十高齡的游牲發,患癌10年,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希望以自身經歷告訴癌友如何面對、處理,消除恐懼。

「罹癌后日子還是要過,要面對它,接受它,並把更多的愛傳出去。」

李永紅:雨后,就會看見彩虹

李永紅是嫁到台灣的中國女子。匿稱“冬冬”的她樂觀開朗,患上乳癌時對生命沒有了希望,燃起了帶孩子一起走上絕路的想法。木炭準備好,門窗關好,正要點火時,來了一通對她生命很關鍵的電話。

在電話另一頭,也是患乳癌13年的一個姐妹,給了她活下來的勇氣和信心。“抗癌路上真的很辛苦,不要輕意放棄,風雨過后就會看見彩虹!”

黃偉文:家人扮好陪伴角色

“因為生病,讓我更珍惜生命。因為珍惜生命,讓我活得更健康。”

在台灣生活、娶台灣太太的香港人Peter,在2012年診斷患上大腸癌,治療期間患上恐慌症,后來積極運動康復。

太太Sophie是他走過黑暗期最重要的伴侶,太太陪他完成兩次腳車環台,期間發生意外摔車受傷,他也不后悔。太太說,癌症患者家人的角色,就是陪伴,有時話不必說太多!

吳興傳教練叮嚀
抗癌是場馬拉松賽

吳興傳相信:如果做對了事,老天就會幫你!

他的夢想是要成就別人的夢想,用自己的運動專長,幫助和鼓勵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他的工作是動物園警衛,兩個兒子長大獨立之前,一家三口靠他的薪金養活。他成立抗癌協會幫助癌友,並沒有錢請人,辦活動靠義工們幫忙,一點一滴聚集眾人力量,一年一年延續下來。

2015年,他度過了罹癌后的六年,沒有任何復發,過去六年里,他不但走過死亡幽谷,還慢慢恢復運動,再度能跑完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再度成為教練后,四度帶領和他同病相憐的癌友,完成騎腳車環台1100公里的挑戰。

他要對大家說:“患上癌症不要怕,患癌不等于死亡,患癌一樣會健康。”他還說:“當你健康時幫助別人,最能發揮生命的價值。”

夜黑讓星星更亮
點燃”心”星之火

天地萬物都有存在的意義,沒有一個人有放棄的權利。我會牽著你的手,但路要自己走。面對選擇時,請聽聽心底寧靜的角落。有一天我會放手,因為路要自己走;失去方向時,記得抬頭仰望清澈的天空……

馬來西亞團康之父李明錠與團友,以及他患癌康復的母親,在台上帶動全場觀眾一起跳動唱《路要自己走》時,台下不少人眼泛淚光。

親身患癌康復,或陪伴親友走在抗癌路上的人,感觸良深。

馬來西亞著名口琴演奏家張雅誥早年在擔任保險銷售工作時,處理過不少癌症理賠,並因此投入理癌事業,致力以口琴音樂與技術性治療以外較柔軟的層面,鼓勵癌友走上身心和諧的抗癌之路。

在理癌事業的第20年,他挑起會長的責任,正式啟動國際癌病康復協會馬來西亞分會(IRCA),希望讓癌友更了解生命,放下對癌症的恐懼,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IRCA成立至今主辦了超過20場活動,宗旨是:分享喜悅,互相打氣,散播正能量。今年辦大型國際交流活動的同時,也出版《有癌有希望:生命勇士教會我們的9堂生命課》一書,由張雅誥的女兒張翠雲策劃撰寫。

張翠雲希望透過書中生命勇士的小故事,就像許許多多的火把放在一起,集合成一個大能量,將希望的光芒帶入黑暗的幽谷里,讓更多人能夠重見光明。

蔡炳有:同命運,共造運

蔡炳有兩年前患上大腸癌,從第三期擴散至第四期。雖然仍在化療中,他積極做義工幫忙癌友。

總是秉持“小小如我、能圓大事”的精神的他,是別人眼中的“貴人”,他卻謙稱癌友是“同命運,共造運”。

李天送:不掩飾實情,認真做“人”

抗癌19年、永不低頭的李天送,在交流會上分享生命故事,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一點也不像是準備動手術的人。原來,隔天他排期入院動通心臟血管手術,但臨時改期至8月。百無禁忌的他,當著全場觀眾面前說:“要死就會死,如果不死……我們還有機會見面!”

超級幽默爽朗的李天送,說自己的抗癌故事時,引來笑聲不斷。誰能想像19年前,當他被醫生宣判患上肝癌,一定要動手術,否則只剩下6個月生命時,內心慌亂掙扎。當時的他獨力承擔家中生計,妻子是家庭主婦,四個孩子尚年幼,身心雙重壓力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回首當年處于低潮,他說:“那時沒有人給我希望,沒有人對我說不用怕!”

盡管如此,他還是選擇不掩飾自己患癌的實情。“敢敢告訴別人你患上癌症,他們才有機會幫助你!”

他用中草藥復方調養好身體,再接受手術,並且康復得非常好。為家庭做好安排后,心情豁然放松,不知不覺走過了19年。

張瑋芳:用生命鼓勵更多生命

張瑋芳(Maggie)2009年診斷乳癌第四期,擴散到淋巴、肺和胰臟,被醫生告知只剩半年命。當下她給自己定下使命:我要做癌症病人的典範。

癌症,讓她重新認識自己,也讓她活出另一個自己。“重生”讓她毅然決定在有生之年,要不斷地用生命去影響更多的生命。

注:部分內容摘自《有癌有希望:生命勇士教會我們的9堂生命課》一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