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間店批發到雪隆 千百家新村主打手工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5間店批發到雪隆 千百家新村主打手工包

(八打靈再也19日訊)在近千戶人口的千百家新村內,就有5名製作包點的業者,其中2人還是主打手工包,受盡村內外的顧客支持,無形中成為村內特色之一。



“喝杯茶,吃個包”是許多人的招牌早餐,惟包點如今不再局限于早餐,因為下午甚至晚上,依然會有人選擇食用包點。

上述5間包點店皆有從事批發到雪隆區,所以市面上的包點,可說不少是出產該新村,因此說起千百家新村,相信不少人會想起當地的包點。

村內有名騎著摩哆兜售包點的男子,也是向當地業者拿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只在晚上營業,但其銷量平均數百粒,偶爾還得向業者補貨,可見村民多喜愛當地的包點。



做足民調再調味

雖說新村內有5人同樣經營製作包點生意,惟他們都是在良性競爭下各自經營,各有各的支持者。

從準備麵粉,到選擇餡料,再讓一粒包成型,並非紙上談兵的步驟,而是需要足夠的經驗去拿捏。

鄉記手工包點業者林芳興(26歲)4年前開始接手父親手工包的事業,自此每早5時30分就得起床,前去工廠展開忙碌的一天。

林芳興指出,製作包的餡料沒有食譜,所以味道會出現少許差別,但為了迎合大眾食客的口味,他時常會收集顧客的意見。

“制作一粒包不難,難的是消費者對包的要求,所以我會做足民調,最后以多數人的口味來調餡料的味道。”

他指出,巴生谷一帶的包點,部分是來自當地新村,他的客戶除了村內外的人,也有商家每月向其訂貨,空運到澳洲。

傳統節日需求量倍增

包點是華裔傳統節日其中一樣所需品,因此碰上節日,需求都會倍增,讓業者忙不過來。

傳統手工包皮薄餡料多,特別受消費者歡迎,更不用說在傳統節日的訂單,此前就有一名業者的機器,因為不負荷而發生故障。

另外,人手的速度永遠比不上機器,製作包子採用機器,已是當下大勢所趨。

在新村內從事包點業已有33年的順旺包點業者吳必祥(62歲)坦言,做一粒包的程序不少,但機器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產量自然更多。

他認為,一名真正懂得吃包的人,會要求皮薄餡料多。

基于皮薄餡料多,可能導致包皮破裂,這會形成虧損,所以鮮少人會這么做。

林芳興說,通過機器出產的包,花紋上不會有分別,但手工包則相反。

“科技不斷改進,基本上製造一粒包,機器已能替代全盤工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