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遲暮新村──古來19哩重組新村(上篇)賣屋不賣地 地主要收回 家還會在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遲暮新村──古來19哩重組新村(上篇)賣屋不賣地 地主要收回 家還會在嗎?

報導/攝影:陳葦菘
半世紀的情感就算有再多的不捨,當收到一封來自大地主的信后,19哩重組新村將隨著洪流發展拆毀,留下殘垣敗瓦,見證兩代人走過的情感與回憶……



(古來26日訊)“賣屋不賣地”契約,讓整村人的命運,半世紀來都掌控在大地主手中,如今看著“神手”步步逼近,老居民只能苦守著家園,根本無計可施!

隨著城市發展,重組新村與華人新村一樣,都面臨人口老化、外來者入住,繼而衍生文化差異、環境衛生及治安敗壞等民生問題。

可是,壓死重組新村或新村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早期社會“賣屋不賣地”的一紙合約上,古來19哩重組新村如今便陷入此窘境。



每年繳200令吉地稅

據《中國報》了解,當年19哩重組新村1巷至6巷的土地擁有權,分別落在5個大地主手上,村民從大地主手上購買的無論是房子或店屋,基本上都是以“賣屋不賣地”的合約交易。

19哩重組新村村長馮毅生指出,村民每年都會依照合約條款,繳交約200令吉的地稅給大地主。

老居民守到最後

馮毅生指出,早在九十年代中期,1巷就首當其衝,欲被大地主回收用作其他發展用途。

“聽聞原本回收地段將興建公寓或商業中心,但卻遇上97金融風暴,計劃就此擱置至今。”

他說,去年土地易主,商店及房屋被迫拆毀的事件重演,19哩拉也路地段的19戶居民和商家,被諭迫搬遷。

他指出,19哩重組新村居民心知肚明,隨時都可能被逼遷,現在只是等待大地主的來信,確認搬離的期限。

走過半世紀歲月,早期村民在此落地生根,組成家庭繁衍后嗣。

馮毅生不否認,如今許多青年都已“出走”,遷到新社區重組生活,至今還堅持留下的居民,大多都是因為熱愛這片土地、濃濃的人情味,所以沒有隨著孩子一起搬遷。

“老居民都希望守候著老家,直到最后一刻。”

青年出走老居民難守

青年出走,羅興亞人遷入,勢力單薄的老居民,憑什么守住19哩重組新村?

“賣屋不賣地”契約是19哩重組新村存亡的關鍵,可話說回來,現存的問題也不少,包括年輕人外遷、人口老化、人潮不再、生意不濟及羅興亞人落戶問題。

馬華古來區會秘書曾慶新指出,古來太子城及優美城大肆發展興建新社區后,大部分的19哩人就遷移上述兩個花園區,因此在2000年后,該重組新村華裔人口迅速減少。

“新社區的商店區及大型商場落戶,也造成19哩人口到外消費,除了早上菜市集還有老居民,但到了下午及晚上就如同“死城”,毫無生氣。”

曾慶新指出,在5巷及6巷已成了羅興亞人主要落戶處,因文化及生活習慣的差異,也衍生了不少問題,最令人擔憂的是衛生問題,如蚊蟲滋生,將危害村民健康。

人潮減老店倒閉

老店一間間倒閉,就像希望的燈一盞盞滅掉!

19哩人長情,但現實迫使立足半世紀的店家,被迫走向搬遷或結業的命運。

19哩半世紀老店包括茶餐室、雜貨店、家私店、豬肉店及腳車店等,老闆與村民都是相熟的同村人。

如今除了居住當地的村民及外遷后常回到19哩的村民,基本上當地的人潮已大不如前,無法再回到70至90年代最興旺的時期。

雜貨店業者謝運妹(58歲)從家公手中接過生意,與丈夫一起經營至今,之前也從未想要搬離此地。

她透露,同排的店家都已經認識好多年,而且與村民之間也有深厚的感情,但隨著城鎮發展變化,現在19哩的生意已大不如前。

她指出,她目前暫時未有搬離此地的念頭,將等待大地主有任何指示,才採取行動。

林來英:不怕難民只怕拆屋

“我不怕外勞及難民遷入,我怕的是有人拆我屋子!”

75歲的阿嬤林來英一直都住在19哩重組新村5巷,自從去年再次發生土地易主拆毀房屋事件后,如今每天都過得不安心,擔心房子遲早被拆,無落腳之處。

林來英覺得住在19哩最自在,左鄰右舍互相熟悉,走幾步路就能到巷口的商店添加日用品,所以實在難以想像被迫搬遷的日子。

林來英住家的擺設及家具都宛如停在廿卅年前,許多舊式的廚具仍然被完成保存至今,她心中實在不捨與老家的50載情緣。

林來英指出,大地主今年開始就不再收地稅,這也帶來了壞消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收到搬遷信之類的,所以日夜擔心,無法好好入眠。

潘偉斯:村民不諳國文
簽不合理契約

為何早期居民會簽署“賣屋不賣地”,如今不合理的契約?

人民公正黨武吉峇都區州議員潘偉斯指出,“賣屋不賣地”的概念基本上已不存在現時交易。

他相信,當年房屋及土地交易未像現在條件如此成熟,所以急于置產落地生根的村民,就接受這份“賣屋不賣地”的交易。

他指出,這類狀況在華人新村較常見,相信是當年的村民不諳國文,所以通過中間人協調,間接開出了這樣的交易方式。

“理所當然,這對只是“購屋”的村民非常不利,畢竟土地擁有者擁有絕對的權利規劃,甚至要住在上面的人隨時搬遷。”

他透露,雖然村民無法直接用當年簽署的合約與新地主商討,但仍然可向舊地主尋找解決方案。

隨著去年12月,19哩拉也路地段商店及房子被迫拆毀,2巷和3巷居民也在今年農曆新年收到新地主的律師信,等待指示何時遷離,以致居民心更慌。

潘偉斯將以代表律師身分,協助店家和居民協調當中的搬遷費。

羅興亞人遷入木屋生活

羅興亞人早在第一波難民潮就湧入我國,古來地區也淪為羅興亞人的據點;自19哩重組新村的華裔搬離到新社區后,羅興亞人也趁此機會遷入木屋生活。

張念群指出,我國基于人道問題收留羅興亞人等難民,但卻沒有完善的規劃如何處置及安排,大部分的羅興亞人也沒有工作機會,而這就是生存及引發社會問題的關鍵。

她說,時代的變遷讓羅興亞人如今落戶19哩,但19哩拆毀后,他們又會轉移到其他舊社區的空房子,問題只會不斷的循環。

“既然收留難民就應妥善的安排,而不是讓羅興亞人自生自滅,甚至引發更多民生問題。”

潘偉斯建議,我國如今擁有各行各業,尤其現在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人力完成各項興建工程,倒不如讓羅興亞人有工作的機會,自力更生,總好過引進更多的外勞。

張念群:拆屋居民應索賠

拆毀屋子,居民理應可索賠!

民主行動黨古來區國會議員張念群指出,當年村民在購買房子時,雖沒有一起把土地擁有權買下,但只要一紙合約在手,都還是有法律效益,並保護著每個人。

她指出,今天土地擁有權絕對是屬于新地主,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房屋絕對是居民的財產,居民也有絕對的權利要求賠償費或搬遷費等。

她認為,19哩重組新村“賣屋不賣地”的事件早在半世紀前發生,如今買賣房屋法令及條件等雖已改變,但只要當年是兩個成年人同意簽署,只要沒有期限,根據合約或法律條約,居民還是有爭取權益的余地。

5巷小店鋪有美好回憶

在19哩重組新村長大的小孩,總會記得5巷有個快樂的小店鋪,店鋪裡有著許許多多的回憶,冰淇淋、糖果、零食、飲料、遊戲物品等,占據了童年大部分美好時光。

72歲的葉嬌,自1983年就在5巷的住家前部分,經營小店鋪賣零食及餅乾等,如今她的孩子也接受幫忙經營。

她指出,隨著華裔村民人口外遷,如今到店鋪購買零食的小孩,已是外來的印裔或者是羅興亞人,不再像以往的熱鬧。

她透露,雖已得知2巷及3巷將會是下一次被迫搬遷的地區,但仍然會留下直到5巷也收到通知信,否則沒有理由離開充滿回憶的老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