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愛,飛越高山大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愛,飛越高山大漠

報導:李毓康
攝影:岑家豪



愛,是不分膚色、人種、疆域與國家,尤其是在純真孩子身上,更能感受到那自然誠摯的感動。

由台灣慧禮法師創辦的國際非營利組織“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mitofo Care Centre,簡稱ACC),在非洲已興建好孤兒院與學校,助養、教育非洲失去雙親的孤兒,同時也教導非洲兒童中華文化與武術。

萊索托ACC“圓通學校”院長呂月霞受訪時表示,ACC以弘揚中華文化、大愛精神為宗旨,藉“感恩之旅”巡回表演,目的是向廣大華人社會助養者傳達感恩情意,感謝他們的關懷及支持,讓非洲孤兒得以溫飽,並且有機會接受教育。

ACC特組織院童們,透過所識所學,以藝術及文化呈獻表演節目,包括非洲歌舞、華語歌曲、中華武術等,進而為非洲孤兒籌募建設、生活與教育基金。



以往的演出,都是綜合形式,唱歌、跳舞和武術,但今年的表演有所不同,請來了本地著名導演何靈慧編導,並以舞台劇方式呈現,把慧禮法師行願非洲的過程搬上舞台,讓大家以視覺解讀這段大愛之旅。

“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業,他們都選在‘寒假’出國表演,除了可以幫助孩子開拓視野,親身感謝捐助之人,也希望孩子們體會這種善心,萬般珍惜,日后更要努力學習。

路儘管崎嶇難行,儘管坎坷不平,即使高山橫阻,大河難渡,沙漠阻隔,此時只有前行,沒有抱怨;此時只有承擔,沒有委屈,這就是慧禮法師“行願非洲”的大決心。

培養接軌世界的現代人

從台灣舉家移民到非洲的呂月霞笑言,小時對“為人師表”有著美好憧憬,接觸佛法以后,有機會真正為非洲孩子的教育而貢獻,她與家人商議后,決定深入非洲接受這次挑戰。

“做了院長,執行職務,才真正了解法師的一步一艱辛,很難想像他是如何一路走來的?非要大毅力和大愛才能堅持到底。”由于政治、文化、地區等因素的限制,ACC的擴展遇到很大阻力,“可以用步步為營來形容,有些情況不是靠體力就能完成,需要非凡意志力和信念才能堅持到底。”

她解釋,ACC的院童目前有180位左右,是透過該國的省長、社服部,提供父母雙亡、有需要協助的孩子名單,年齡介于4至7歲之間,然后,再由志工們實地去家訪瞭解,確認之后,再經過地方酋長及議會的簽字,帶回ACC照顧。

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后再被帶回家(出嫁或放牧),目前他們正在爭取法院的公證,取得監護權,以確保孩子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成長。

院童日常生活所需各項用品與教育,都是由院方提供,直到院童年滿18歲,之后,他們可選擇返回家鄉,或是繼續升學與就業。

“除了看顧,ACC更重要的是提供院童發展所需的教育,因而成立自己的學校──圓通小學及圓通高中,除了教授萊索托教育部所規定的教育課程,還教他們學習中文、功夫與梵唄,為的是讓他們以當地文化為根本,以中華文化為滋潤,培養出有國際視野,能與世界接軌的現代人。”

若是學校成績優良者,院方免費資助繼續升大學(在國內升學或是在國外大學深造)。

山深水缺,但他們並不窮!

“從創辦至今,院區生活面對最大的困難是缺水問題。雖然已請鑿井公司挖了三口井,卻因為不是水源地 ,一直無法解決用水問題。”因此,當地志工每天都需要開著貨車到山下載水,來來回回數趟,加上油資不便宜,可說是“滴水如金”。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長途跋涉到深山區家訪,“當時聽人說那孩子的家在深山里,我們從中心出發,坐了好幾個小時,車途崎嶇不平,直到一處山崖邊,車子停下了,當地導游說必須步行,那時下車后發現並沒有路了,導游指著對面的山坡,看著我們笑說,越過山坡就到了……”當時志工們傻眼了,望著山下的深谷,對面重山無言,最后,還是咬緊牙根走過去。

“到了那個部落,才明白什麼叫與世隔絕,所有生活都是原始從簡的。”然而,不管多麼不容易和辛苦,想到孩子能有機會快樂高興地上學,賴在你身邊撒嬌,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在院區內的工作人員,台灣人、華人和萊索托人都有,因而溝通和彼此文化的學習和尊重,是每個人在照料孩子之外,重要的工作和學習。

另外,院長和老師們透過保姆日誌和每週會議,彼此瞭解、溝通,互相學習。“在非洲,不論目的是什麼,都要放下身段,學習理解和尊重該地文化,然后,才能將所知所學分享。”

許多人都說非洲很窮,但在萊索托,我看到的是她們乾淨整潔的生活習慣,極具感染力的快樂笑聲,以及樂于分享和互助的性格,每當聽到她們那發自內心的快樂笑聲時,都會忍不住要問:到底窮的是誰?

苦學,練就文武才藝!

慧禮法師讓院童學中英文,練少林武術增強體魄,讀經書、唐詩和宋詞,也傳承母語與原生文化,孩子們並沒有捨棄原生文化,反而增加多元語言與文化的學習機會,愛心無國界,讓這群孩子改寫生命的新頁、點亮未來希望。

武術教練陳彬來自中國,受聘來到萊索托ACC教授院童少林功夫,“當時年輕想長見識,有機會到非洲做社工,便抱著用一年時間體驗的心態,來到萊索托ACC,但接觸院童、融入中心生活后,想不到一待就四年了……”

他直言,慧禮法師要孩子們學武,為的是造就他們一身好體魄,提高免疫能力,對抗傳染疾病。

他表示,孩子們接受當地國家的教育,一樣也沒有少,只是在ACC多了學習中文、佛法、少林功夫,在用心培養下,這些小朋友也感受到大家對他們熱切期待,所以,像少林功夫這麼艱難困苦的武術才藝,他們都能咬著牙含著眼淚練成;對學習中文和佛法,也是如此。

從一個城市人的角度去看,陳彬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認真生活的態度,從小負責自己的起居飲食,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艱辛的生活條件,造就了他們的堅忍,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這是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醒覺,不能做到的事。”

祝福這些孩子

ACC的每位孤兒都上圓通學校,接受國家規定的教育,素食、學佛、懂中文、學功夫,中華文化和佛法的注入,造就了他們懂慈悲、有智慧,珍惜當下,認真生活。

或許孩子們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作息規律的薰習下,小朋友看來無形中流露出異于一般孩童的特質。這是記者接觸他們后的第一印象。

在採訪中與幾個孩子閒聊,初時他們緊張又拘束,當記者提議來個自拍大合照時,孩子被拍照吸引了,突然熱了起來。看似簡單的轉變,卻讓人深切感受到他們的赤子純真的心。

ACC院童個個純真活潑又可愛,只要吃顆糖,就能滿足半天。因為純真,即使沒有玩具,在地上畫畫或是玩泥巴捏土人,照樣開心。也許,因為純真,未受過多的文明薰染,他們反而更容易吸收多元文化的養分。

只求溫飽和教育

當問到他們在中心的生活時,活潑的地米第一時間回答:“可以吃飽!以前在部落時常挨餓,只求今天有得吃,到了明天才打算……”比較穩重的地朗接著說:“還有可以上課,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大家聽了不約而同地點頭。

記者看著他們,心里沉默地想:“溫飽和教育,不是一般小孩的基本權利嗎?對于他們來說,這反變成是一種奢求。”想著不禁心酸起來。

隨著話題打開,地道、地娜、地牧和地德也摻和進來,聽著他們用流利華語談到中心的生活、興趣、活動和志願,大家對未來都有著清晰的目標。對于最大只有11歲的孩子而言,那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啊!

“我們每天早上4時45分起床,梳洗后便進行早課誦經、練武,接著學習不同項目課程,打掃、洗衣、晚課……”他們生活規律而充實,從他們的言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對生活的喜悅。

雖然談話的時間不長,記者卻真實感受到他們是幸福的。

想到ACC院童活潑可愛地成長、志工們離鄉背井,遠赴異國默默辛勤付出,這種無私的愛,讓非洲黑土地重燃希望。眼前的一切,誰說非洲是不被祝福的國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