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肿瘤

乳癌

亚洲女性

女性罹癌

乳腺

文 文 文

年轻型乳癌亚洲人发病率高!

乳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头号健康杀手,而且近年来更有日趋年轻化趋势!女性应及早筛查,防患于未然。陈依霖医生分析,医学上的年轻型乳癌定义,指的是发生在年龄小于40岁人群的乳癌,泛指年龄介于15~39岁年轻人和青少年。

一项关于东南亚年轻女性罹癌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年龄40岁以下年轻型乳癌发病率为13.6%;西方国家发病率则为5%;其他东南亚国家人口中,年龄40岁及以下女性乳癌发病率,分别为印尼(11.4%)、印度(16.2%)、新加坡(19.1%)、印度北部(26%)和尼泊尔(27.9%)。另外,男性也有患上乳癌的可能,虽然概率远低于女性,仅占所有乳癌患者的1~2%。

亚洲死亡率偏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有230万名妇女被诊断患有乳癌,造成约68.5万人死亡,其中有将近一半(45.4%)病例来自亚洲地区。

“亚洲国家(包括马来西亚)乳癌患者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虽然有不少研究论述,比如跟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关联性,但乳癌年轻化至今并没有明确科学定论。无论如何,遗传基因和家族病史是及早防治乳癌的重要指标。若家中有直系亲属(母亲或姐妹)是乳癌患者,或是BRCA遗传基因携带者,其姐妹或女儿都属于高风险人群。我建议,她们应比一般人更早开始做乳房筛查,通常是按照其直系亲属确诊患有乳癌年龄,再推前10年。举例:姐姐40岁确诊罹患乳癌,其妹妹应在30岁就开始会诊医生,接受相关筛查。我也鼓励所有女性每个月自我检查乳房,同时也定期会诊医生,接受乳房检查。马来西亚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年龄40岁以上女性应每年检查乳房一次,年龄50~74岁群体则每年两次。”

陈依霖医生(双威伟乐医疗中心SMCV外科、乳腺及肿瘤整形兼内分泌外科专科医生)
人们应重视乳癌检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并选择经由科学验证治疗方案,才能提高乳癌治愈率和生存率。

陈医生指出,乳房X线摄影、乳房超音波检查和乳房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都可用来诊断乳癌或其他乳腺疾病,建议会诊妇产科、乳房及内分泌外科专科医生讨论必要检查和防治方案。

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和医疗界在乳癌和年轻人群患癌等方面的相关认知,确实不断在进步中,但在病因学、基础生物学、治疗和预后方面,仍有许多有待研究和探索空间。如何通过更全面的癌症健康教育、扩大病因学研究基础,以及提高医护人员和年轻群体对癌症(包括乳癌)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以求降低年轻群体乳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都须共同努力方向。

年轻型乳癌通常具有这4大特性。

高风险人群

你是乳癌高风险人群吗?请会诊医生并定期筛查!

陈依霖:2大类型最常见

乳癌依据不同分类方式,可分成很多种类型,比如:根据癌细胞类型及侵入性区分;按照病理、扩散程度或基因形态分类等。因此,乳癌也和许多癌症一样,没有一体适用治疗方案,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正确分类,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出合适方案。其中,年轻乳癌患者尤其更须掌握乳癌基因分类。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年轻女性患有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癌的几率较高。这两种乳癌亚型通常比其他类型乳癌更具侵略性。无论如何,随着医疗和药物发展,这两大乳癌亚型现也有了相应治疗方案,比如免疫疗法和激素治疗。”

陈依霖医生强调,乳癌治疗和其他癌症一样,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人们也应该对乳癌有正确认知观念,那就是任何年龄都有可能罹患乳癌,尤其是全球统计数据已经清楚显示乳癌病例正年轻化。因此,只要察觉异样或自我检查乳房时摸到硬块,无论几岁,最好还是会诊医生,做一次详细检查。

治疗方案取决于类型

乳癌是一种异常乳腺细胞生长失控,并形成肿瘤的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肿瘤会扩散到全身并致命。乳癌可根据激素受体或基因做分类,通过检测乳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黄体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第二型人类表皮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现,可大致分为以下4种类型: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

 ●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也称为HER2过度表现型)

 ●三阴性乳癌

当中,三阴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的就是3种激素受体都呈现阴性的乳癌,占乳癌总体比例约15%;HER2阳性则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蛋白质检测呈阳性的乳癌。无论是哪一种乳癌亚型,陈医生强调,乳癌治疗计划必须基于“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重要原则,不同类型乳癌、肿瘤位置不同、不同患者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治疗方案或检查选项。

■3大治疗迷思应破除

●迷思一:治疗乳癌一定要切除乳房?我还太年轻,不想当“少奶奶”!

乳癌治疗未必需要切除乳房!陈依霖医生认为,防治乳癌除了教育宣导,更须破除错误迷思,切勿因为各种错误观念,或担心失去乳房而延误治疗:“首先,乳癌治疗方案未必就是切除整个乳房,手术可以仅切除乳房某个区域(肿块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或切除整个乳房(乳房切除术)。根据不同患者情况,也有些患者可以选择先做化疗再动手术。即使需要切除整个乳房,也可以在手术的同时,完成结合整形外科技术的乳房重建术。乳房重建术可以采用假体或植入体,或者使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组织的自体重建。因此,乳癌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失去乳房或女性象征而逃避治疗!”

陈医生强调,乳癌切除手术需要考量各方面因素,比如肿瘤是否转移到其他部位,所以医生通常会安排一系列详尽检查,以确定患者乳癌分期和类型,并与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和充分讨论后,才为患者规划适合个别情况的阶段性治疗方案。

迷思二:化疗、放疗副作用很多,天然偏方疗效更好?

有些人会因为害怕化疗、放疗副作用,转而选择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所谓天然偏方。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

无论是乳癌或其他癌症,癌症治疗最重要关键是,千万不要相信各种民间治疗方法,或未经过临床试验的所谓仙丹神药。无论是早期或晚期确诊乳癌,都一定要接受经过科学验证、临床试验证实的正确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肿瘤和延长寿命,从而减少各种伴随癌症而来的并发症或副作用,减轻痛苦,并改善患者生活素质。

另外,未必每个接受化疗和放疗患者都会出现严重副作用,即使有副作用也可以通过一些药物得到良好控制。

●迷思三:接受乳癌治疗会影响生育能力?

随着乳癌日趋年轻化,加上化疗药物的确可能影响卵子发育和女性生育功能,年轻女性难免会有这方面担忧,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人们逃避治疗的理由。

陈医生指出,如果是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在接受乳癌治疗方案之前,都有方法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当中包括在化疗前,冷冻保存卵子,或考虑让卵子与丈夫精子受精直接冷冻保存胚胎(已婚未育者)。

陈医生坦言,治疗方式会依据患者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患者应与主治医生讨论生育能力方面需求,再选择合适解决方案。

乳癌成像检查示意图。会诊专科医生,定期做必要乳癌成像检查,才能及早揪出乳癌病变,提高治疗成效和生存率。

重视自我检查

乳癌年轻化已成事实,因此乳房自我检查更显重要,建议一般女性可选在每月月经后一星期(这段时期因激素变化,乳房变得较软、较小),或选择每月固定一个日期,在洗澡时对着镜子,或就寝平躺时检测。

无论任何年龄层,女性都应该养成自我检查乳房与定期接受检查的习惯!

#AVT

高兴
高兴
惊喜
惊喜
超赞
超赞
大爱
大爱
推荐
推荐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