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歌點心 巴比多:面具猜猜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點歌點心 巴比多:面具猜猜樂

歌壇綜藝化,出現形形色色歌唱真人秀節目,重點已經無關歌唱,而是娛樂效果,如何吸引眾人眼球。最近,中國江蘇電視臺推出《蒙面歌王》節目,歌手戴上面具唱歌,讓評審和觀眾“猜猜我是誰”,引起造假質疑和爭議。



玩神秘無臉見人

不玩轉椅子,不玩海選秀,如今是懞面俠大競技。

中國江蘇電視臺引進韓國電視節目《蒙面歌王》,首播成功製造話題,也引起造假演戲爭議。



歌手以羊駝、靈魂戰警、白棱鏡、黑天鵝、鐵扇奧特曼、狼牙等面具造型登場,秀歌藝同時,讓“猜評團”及觀眾猜猜面具背后的真面目是誰?

這節目玩的是懸念,只聽歌聲,不看臉孔,和《The Voice好聲音》椅子背后盲選歌手,有異曲同工之妙。

韓國電視臺研創這節目,原旨是要改變觀眾以貌取人的聽歌習慣,把專注力放在歌聲,而非歌手面貌。

讓觀眾自己猜就好,加了猜評團,卻變得作狀,惺惺作態,情假戲假,把觀眾當傻瓜。

中文歌壇圈子這么小,能獲邀參賽的歌手,都有點知名度,絕非小咖。猜評團前輩如巫啟賢、伊能靜、戴軍等,浸淫娛樂圈多年,聽過的歌曲、接觸過的歌手,比一般凡夫俗子多得很,在節目中還得說出諸如“天啊!真的猜不到啊!”或“救命啊!完全猜不出來啊!”超白癡口白,企圖吊觀眾胃口,卻令人倒胃口,真的難為他們了。

回味聽Radio年代

自從電視時代來臨,聽歌這回事,也經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80年代MV音樂錄影盛行,至今潮流不退,聽歌已經變成了看歌,視覺享受漸漸代替了聽覺享受。

觀眾對歌手的要求,也從歌藝歌喉,轉為色相。現今歌手,注重形象包裝、營銷宣傳,缺乏歌技訓練,基本功不夠扎實,本末倒置。

回歸根本,讓歌曲成為主角,讓歌藝成為王道,是很多音樂人努力的方向。

上世紀50到70年代,令人回味,Radio廣播電臺,是普羅大眾聽歌的首要途徑,只聞歌聲,不見歌者面孔,單純的聽歌,歌曲和音樂就是主菜,是真正用心去感受和體會,百分百融入歌曲的世界。

那單純的純聽歌年代,開著收音機,拿起也許是手抄的歌冊,邊看歌詞邊哼歌曲,沒有節目主持人或評審的口水多過茶;沒有舞蹈員或舞臺燈光讓你分心;沒有爆破煙花等特別效果打岔;只有歌曲和旋律,聽眾聽見最真實最原味的歌聲,和歌手作最親密的心靈互動。

閉上眼睛,讓音樂回歸耳朵。

挑戰歌聲辨識度

當歌手,最失敗是唱了千百遍,沒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分辨不出那是你的歌曲、你的歌聲。

這關係歌聲辨識度。

歌壇滿天星,誰能夠閃閃發亮,靠的就是獨特風格,以及獨一無二好嗓音。

一開口唱,讓人一聽就認得出你是誰,你就算成功了。

《蒙面歌王》找來的歌手,都有一定知名度,有些如李克勤,還唱了超過30年,資歷不淺。但是,怎么一戴上面具唱歌,就沒有人認出來了?這情況好像香港無線電視劇,女扮男裝黏上鬍子,將嗓音壓低,就以為是男子漢,全世界人都無法認出,可以瞞天過海了?

辨識度高的歌手,絕對上不了《蒙面歌王》舞臺。例如羅大佑的沙啞、莫文蔚的隨性、黃小琥的醇厚鼻音、王菲的迷幻穿透力、周傑倫的口齒不清、蘇打綠吳青峰的雌雄莫辨柔美……招牌歌聲,絕不會搞錯。

李克勤的歌聲,也算有特色,雖然初出道時被人拿來和譚詠麟比較,但是,他的抖音已成為一絕,如今“左麟”和“右李”壁壘分明,資深歌迷粉絲絕對不會“麟冠李戴”。

《蒙面歌王》若要求歌手“盡量以別種方式演繹,以免露餡,讓人猜出”,那就乖離了讓音樂回歸耳朵的原意,而淪為口水歌曲模仿大賽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