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今:人性化處理拆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小長今:人性化處理拆遷

近十年來,中國發生越來越多的強拆事件,在未經接觸或談判,就使用暴力強硬拆除建築物,來解決拆遷事件,也掀起“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的輿論。



馬來西亞情況固然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收地是商業發展普遍的事,也並非所有拆遷都會鬧出不愉快,只是處理手段的差異,會引起不同的效果。

土地轉讓是商業買賣程序,收地卻是關乎人的事,土地仍有人在居住,要人搬離不是一夜間的事,用強硬的驅趕手段,只會換來更多的對立。

甘榜烏魯沉香居民在這數十年來,面對三個地主要收地而被令遷離,最新地主收地是從3年前開始,居民通過法律途徑爭取在原地居 住,但最終失敗。



站在法律角度,土地是屬于新地主的,但要處理收地及補償工作,關鍵在于人性化的處理方式及合理的賠償。

當居民感受被壓逼,就會出現反彈,地主與居民的關係愈是緊張,處理事件的時間只會拉得更長。

所謂的合理賠償,是需要雙方放下成見,把化解事件作為共同目標,商討彼此能接受的方案,在這過程中,會有人需要讓步,妥協不是委屈求全,而是讓事情有一個終結。

政治人物介入處理搬遷議題,應該朝向居民利益為大方向,為居民爭取最好的利益方案,不要讓居民陷入“雙輸”─ 失屋又沒錢。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