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考验,并不是阻拦我们前进的藉口,只要跨过,山的后方就是彩虹。”
建于2003年,至今已成立21年的直凉三娘善心老人院,从一个只有5间小房7个老人的小型老人院,变成如今485名老人,具备洗肾中心、手工艺术中心、精神病院中心、临终关怀中心和积善堂等大型机构。
直凉三娘老人院院长叶玉梅,一名看似平平无奇的女人,在她45岁那年,她与另两名女性(大娘林玉禾和二娘李春英)共创了老人院,从那时起,她放弃多年创下的商业版图,小小的身体,爆发无穷的能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善行路。
2020年的疫情和行动管制令,是老人院成立近20年来的最大道坎。“要知道那个时候,老人院还有420多名老人嗷嗷待埔,老人院除了一笔应急资金,每月开销都是依靠访客捐助。”
“那个时候不允许开放和限聚令,之后又说未打疫苗者不许入院,那两年间是老人院最大的梦魇。”
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最真诚的善心,很多曾经到访的善心人士特地转帐至老人院,或订下物资由货车转送至老人院。
如今疫情已成过去,但老人院再添一座洗肾中心综合大楼(2022年)和癌症自然疗法中心(2023年),而明年护生园(流浪动物中心)预计也会竣工。而明年是该院执照更新的一年,她希望可以争取到可收容1000人的执照批准。
“第一次拿到执照时,政府只批给我几十人、2008年-2013年100人、2013-2018年300人,然后2021年-2025年500人,随着我们的空间增加,我希望可以到1000人。”
放百乐建火化场
叶玉梅:坚持就有人看到
被问道为何总会有热心捐款源源不断的到来,叶玉梅回应道,只要坚持做,就会有人看到,若是没有人看到,只是证明自己做得不够多。
“我始终认为,不应该把捐款放在银行内赚取利息,相反应用在迫切的地方,例如扩建老人院,增加病床,购买砖瓦、粮食、床铺等,让善心人士功德能够生效,捐款就会如同水般流动起来,吸引更多的人到来,进入良性循环。”
被问道未来的计划,明年护生园建好后,接下来她就想要争取一个火化中心的执照和建场地。
“当地人和院内往生者都需要送至淡马鲁火化场,路程太远且不便。”院内初创时,逝者是送至芙蓉、后来送至雅姆、近年是送至淡马鲁火化中心,但从该院去也需要30至40分钟,路程太过遥远。
“所以我们需要一座落在百乐的火化场。”
每周有数趟巴士来探访
叶玉梅指出,现在老人院已步上正轨,每周都会迎来2至3趟的巴士到访。
老人院也跟上时代,当善心人士布施,义工会制作视频发布在网上,让更多人看到。“善心不应被隐藏起来,更何况也有一些人透过视频看到老人院很特别,决定到来老人院走走呢?”
该院约有50名老人兼任义工,院方会发薪再加上10多名女佣,每月需要支付11万令吉左右;水电费则需要5万5000令吉左右;另外有30辆交通工具包括罗厘、救护车和代步车,每月也需要2万至2万8000令吉燃油费和维修费。
“这些开销非常多,但幸运的是,捐赠和捐款也源源不断,有些中医会免费上门为老人义诊、理发师前来免费义剪及修甲、有者布施早午餐给老人院,这些行为积少成多,也为老人院节省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