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花礼佛,是善信和诸佛菩萨间沟通的桥梁,献花传递敬拜或祈求之意,连结看不见的世界。
自古以来,佛教和花就有很深因缘。佛教中称花为“华”,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散布坛场四周的称为“散华”。佛经里,与花相关的典故和成语也很多,比如拈花微笑、一花一世界、借花献佛等。
而以花供养佛,是佛教一大特色文化,从经典中的四供养(衣、食、住、药)到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都可见其踪。在佛前的供桌上摆上鲜花,供花礼佛,以表示对佛的敬意。
佛光山新马泰印总住持觉诚法师分享,在佛教礼仪中,供花是重要的修行与供养方式,具有深刻象征意义。“供花象征无常,花朵虽美,但终会凋谢,花开花谢,提醒人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短暂的,应珍惜当下并放下执着。这与佛教‘诸行无常’的教义相符。”
以莲喻佛
“供花也象征清净与纯洁。花朵纯洁美丽,象征人心应该如同花一样清净无染,远离烦恼与贪欲。尤其是莲花,在佛教里代表清净无染。”
佛前一盏灯,除了能够驱除黑暗,心中也仿如有光明普照,指引我们发慈悲心去行善。佛前供花也一样,花香四溢,蔓及自身,自然会宁静致远。“供花是信众向佛、法、僧三宝表达尊敬与感恩的一种方式,以花的芳香与美好,供奉于佛陀,表达对佛陀教法的崇敬与修持的诚心。所以,有借花献佛这句成语。”
佛教认为,供养美好的事物,能够净化内心并培养善根,未来也能得到清净和圆满的果报。因此,供花是积累福德与功德的一种方法。“尤其是莲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提醒智慧的开展。举例,莲花虽生于淤泥而不染,象征修行者能在世俗中修得智慧与解脱,清净自在。”
简单来说,佛教把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透过修行脱离生死烦恼,从尘世到净土,从诸恶到尽善。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却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鲜美的花朵一样。因此,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觉诚法师透露,供花不仅是礼佛一部分,也是一种提醒修行者修正内心、提升精神层次的重要方法。
“佛教特别强调供花时应要具足清净心、平等心与慈悲心,不执着于形式,而是以真诚的发心来供养,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供花的修行意义。”
把花献于佛前,就是把对自然、对世界的敬畏心显化于前。那么应当供养哪些花呢?觉诚法师说,每一个国家都有每一个国家不同的花,都可以供养:“基本上,香花迎,香花请,清香淡雅为佳,不要发臭的花就好。”
在佛门里,只要诚心欢喜供养,一切都是最好的。供花的标准也是兼容并蓄,不在于美不美,也不在于形式和地点。佛前供花,更多时候意在心中供花,心中之花常盛开,心中就长存真善美。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也都买了鲜花,让家里充满着花香,以花供佛,以心供养最为重要。说好话、做好事、心存好心,和谐共处,一家和气团圆也很重要。”
供花形式之演变
形式一:散花供佛
这是最原始的供花形式,法会上,把莲花瓣或彩纸制成的莲瓣,置于圆形的竹器花筥(又名花笼)洒散,称为“散花”,如佛经所形容的“天女散花”。
形式二:皿花供佛
把鲜花或花瓣置放在花皿上,供于佛前。由于只是简单地将花朵铺放、堆叠于较浅的盘上献供,故又称“堆花”。通常这些花朵都不带茎叶枝梗,只有花冠(花头、花瓣)部位。
形式三:瓶花供佛
以有茎的鲜花插在水瓶中,即瓶供。源于印度,他们把莲花插于瓶中供于佛前,约在五世纪末传入且流行于南北朝宫廷。“瓶”字发音和“平”同,是和平、平安之意,故瓶子被指为藏有无尽甘露宝藏的吉祥物,又叫宝瓶、善瓶、贤瓶等。
形式四:盘花供佛
瓶供与皿花相结合,发展出盘花,形式上增加了更多的变化。佛教“以花供佛”的思想与仪式,渐渐衍生出中国的插花风气和插花艺术。
佛陀成道 花之因缘
佛陀从出生、成道到涅槃,一生都与花密切相关。《释迦如来成道记》里记载,佛陀诞生前,摩耶夫人曾梦见一只雪白的大象衔着一朵白莲花,钻进胎中安住,不久就有了身孕。摩耶夫人回娘家待产,途中经过蓝毗尼园,伸手摘取树上美丽的花朵,于是悉达多太子就诞生了。
太子诞生时,百花盛开,他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皆生莲花。成道、说法时,空中散下缤纷天花赞叹、供养;涅槃时,天人更以珍贵的曼陀罗花等来供养佛陀。
佛陀成佛,也是缘于他前世借花供佛。根据《佛本行集经》卷三的记载,佛陀前生为婆罗门弟子云童,他向一位婢女求花,希望以鲜花供养燃灯佛。婢女给云童五茎花,另留两茎请他代为献佛,以积自己的功德。燃灯佛见他诚心,就让他历九十一劫后授记成佛,赐名释迦;而此婢女,就是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王妃耶输陀罗之前身。
《五灯会元》记述佛陀在灵山会上,拿起梵王所献的金色波罗花示众,默然不语,当时众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唯有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就是“拈花微笑”的典故,后人也以此作为禅宗传法的开始。
披览经典,可以看到许多佛以花为名,如杂宝华严佛、金华佛、华生佛、华盖佛……在佛国世界里,佛与佛之间也常以花供养馈赠,彼此以花相互问好。
殊胜妙法 出淤泥不染
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其梵语原名是“萨昙芬陀利修多罗”,“萨昙”意思是妙法,“芬陀利”是白莲花,以洁白完美的莲花比喻妙法,如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名的意义,“大方广”说明佛法的广大无边,“华严”含有以“华”作“庄严”之意,可以说用花来庄严佛果与佛土。
《维摩经.佛道品》中,维摩居士把他家里漂亮的大花园,比喻成佛法的总持。这花园里面有什么呢?“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里面种着莲花,莲花象征觉悟,而水果代表解脱的智慧果。
《杂阿含经》也说:“凡盛必有衰,以衰为究竟……如树无花实,颜貌转枯尽,色力亦复然,如花转萎悴,我今亦复尔。”善巧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以花开花谢来诠释世事的无常,释述因缘果报之间的关系。
百花盛开 美丽境界
花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角色,佛教中的极乐净土也多以花来庄严美化环境。《阿弥陀经》描述净土池中有“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微妙香洁。”而且“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意即时常空中散花。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形容的极乐世界是无量光明普照,重重无尽,以大莲花为中心而形成的景色是“众莲竞发如衣布,珍草罗生悉芳馥”,那里有种种莲花,互相争艳,令山色如花布衣一样的美丽;还有珍贵的香草,罗生多处,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无量寿经》中的净土,“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风吹过之后,树木的花被风吹下来了,花的颜色、大小落在地面上,自然组合成图案,就像地毯一样,非常漂亮。
《观无量寿经》对极乐世界的描述更是美轮美奂,庄严无比: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众多奇妙的花呈赤黄色,像是旋转的火轮,宛转于树叶间。
佛教中,花对外在环境与内在修行境界都有关。净土是一个莲花遍布、百花盛开的世界,“心净国土净”,如果心中有慈悲、欢喜的莲花,那么当下就是庄严的佛国净土,处处鸟语花香,无荆棘杂草,无污秽脏乱。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