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自求多福
中國媒體人柴靜在去年發佈一部關于中國空氣污染的調查記錄片《穹頂之下》,呼籲人們關注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引起巨大的社會發評論浪潮與爭議。
記錄片揭示中國嚴重的霧霾污染,受到外界持續關注,點擊量上億。有關記錄片看在馬來西亞觀眾眼裡,特別有感受,尤其是每年印尼林火造成的煙霾隨著季候風吹來我國時,藍天白雲變成白茫茫一片,不禁感嘆我們也同樣活在穹頂之下。
生活作息受影響
煙霾來襲,人民生活作息大受影響,所有戶外活動被迫取消、飛行訓練學院取消所有飛行課程、飛機被迫延遲降落、學校停止課外活動且有權停課。
但其實早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境煙霾污染成為東南亞地區的共同問題,儘管東南亞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合作行動,包括在今年1月簽署了《東協跨境煙霾污染協定》,雖然各國搭建了合作平台,但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步調並不一致,導致這些努力未取得預想中的效果,更成了考驗東南亞國家地區公共問題治理能力的縮影。
這是因為治理煙霾需要面臨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對印尼而言,這涉及到該國的農業與種植業的燒芭習慣、國內利益集團的掣肘和巨大的治理成本投入,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現狀。
印尼難徹底解決
引用柴靜在《穹頂之下》記錄片中說過的:“呼吸是沒有辦法選擇,也沒有辦法逃避。你的每一口呼吸,它都在,一個成年人像我們這樣的人,每天呼吸大概2萬5000次,天長日久,日積月累,這些東西在我們的肺裡面,會是甚麼樣子?”
在東南亞國家在煙霾治理方面的努力已經超過了20多年,仍未能對跨境煙霾問題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下,國人只能自求多福,戴口罩、多喝水、減少戶外活動,再不然,就是求神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