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上馬來西亞
報導 : 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本報資料室
在大馬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因為這裡的風土民情,愛上了我國,他們享受在我國的愜意生活之余,也希望我國能善用豐富資源,創造更多優勢。
來自台灣的兩名女性,一人在國內商業圈內長袖善舞,把生意搞得有聲有色,另一人從事華樂藝術的教學及推廣工作,且從她們的視角看馬來亞獨立58年,以及馬來西亞成立52年后,有什么成長和改變。
廖桂萫少天災多資源產業旺
來自台灣的益寶多株式會社董事長廖桂萫,來馬創業25年,見證大馬的轉變,認為大馬最大的進步之一,就是產業越見興旺,高樓大廈日見林立,硬體設施也越來越多。
相較國外,我國的幣值相當吸引人投資大馬產業,她認為這是吸引外國人來馬置業的重要原因。
但她表示外國人購買產業,之后就會把產業分租出去,從中獲取利益,因此國家的經濟需要蓬勃發展,民眾才有能力租下這些產業。
旅遊業待開發
“我對于大馬的感覺很好,首先,就是沒有颱風,很少天災,雖然不知以后天災會不會增加,但至少與台灣比較起來,幸福很多。”她從地理和氣候因素來看,大馬讓她感覺不同。
由于業務關係,她需要走透全馬,在南上北下的旅程中,她發現大馬擁有許多資源,等待政府開發,尤其是在旅遊業方面,大馬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大馬有許多好景點,例如肯逸湖,我去過紐西蘭看湖景,但大馬原來也有這么美麗的地方,根本不用去紐西蘭看湖。”
她指出,我國擁有許多旅遊景點,等待全面開發,到時全世界的人都會來這裡。
從國家收入角度而言,人流等同收入,旅客到來就會消費,同時帶動工業和商業發展,反之若外國旅客不來,旅遊業只依靠國內消費,就會影響國家收入。
雖然,民間的旅遊業可以辦得不錯,但她認為旅遊業依然需要由國家帶動,因為個人能力有限,需要有政府成為幕后推手。
“旅遊業也要有國際觀,讓東西看來有水平,以景點來看,只是賣得便宜卻無美感,旅客可能無法買回去送給親朋戚友。”她以台灣為例,當地禮品包裝,讓購買的人的高興,當作禮物也夠體面,被送禮者也感覺到受尊重。
雖然大馬還有許多能夠發展和提升的空間,但她認為需要政府大刀闊斧改革,推動旅遊業發展,才能讓整國家和人民受益。
治安和官方作業待提升
相較其他工業發達的國家,大馬的人工較為廉宜,吸引不少外國商家考慮投資我國,但我國必須改善和提升某些方面的素質,才能招攬更多國家的投資者。
廖桂萫指出,我國的治安穩定度有待改善,因為它將影響外國投資者的決定, 或會成為投資的絆腳石。
此外,政府應該簡化官方的作業方式和程序,讓各種申請流程更加順暢和快速,才能節省投資者的資源和時間。
初到貴境語言是挑戰
廖桂萫最初來到大馬,最先面對的挑戰就是語言。
雖然大馬也有人會說她所熟悉的華語和閩南語,但更多人使用馬來語和粵語,這成了她在談生意時面對的難題之一。
在粵語方面,她還能聽一些簡單的詞言,遇上以粵語溝通的客戶時,可以先表明“識聽唔識講”(會聽不會說)。
至于馬來語,她就購買一些書籍學習,現在已可以用簡單的馬來語與友族溝通,日常對話沒有大問題。
對于在大馬的未來,不論是國家或個人,她期待一切會更好,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陳雯各種族團結和諧相處
陳雯來自台灣,目前在台馬兩地從事華樂藝術的教學及推廣工作,同時她也考獲大馬拉曼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
她于1995年由于婚姻關係移居大馬,一直以依親居留方式旅居,每年更新準證,直到離婚為止。
由于她在大馬的大學唸書,所以改用學生簽證,取得拉曼大學博士學位后,由于兒子擁有大馬國籍,因此她以旅遊或探親簽證旅居大馬。
民間沒種族之分
相較大馬和台灣國慶方式,她說:“台灣國慶有閱兵,大馬好像沒有。以前聽說(大馬)政府規定商店在國慶日必須掛國旗,台灣沒有規定。”
對她來說,大馬當年的40週年國慶日慶典盛況,在社會太平、安穩、治安不錯條件下,讓她至今印象深刻。
在大馬生活這段長時間,陳雯感覺民間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或其他民族的相處與互動極為融洽。
“我也常常得到他們的幫忙,例如,車子半路拋錨,他們都會停下來幫助,不會因為種族不同而不理你。”
她往往聽到政治人物提出種族問題,卻沒有感覺民間的種族之間有何大問題。
“不能團結,社會就不能進步,不進步大家都沒有利益。就算種族之間有問題,站在政府的高度,應該找出問題去解決它,讓人民能夠團結。”
她說,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已是既定事實,不可能改變;台灣則不同,當地人民屬同一種族,只是因為獨立不獨立,而有藍綠的問題,這與馬來西亞的問題不一樣。
半夜好心司機助攔車
“我喜歡馬來西亞的人,他們大部分都很和善,即使是馬來人或印度人,我也常常遇到很好的人。”陳雯深刻記得國人的友善一面。
有一次,她從北馬乘搭夜班巴士到吉隆坡,由于語言問題,她沒在吉隆坡車站下車,巴士繼續往新山的高速大道駛去。
結果,在深夜4時許,巴士司機讓她在高速大道旁下車,她只好試著攔搭順風車。
“可是我正好穿著紅衣,沒人敢停下,后來是一輛油槽車的印度司機停下載我,他要去巴生,必須半路再讓我下車,但還是在高速公路上;他說車速很快很危險,就叫我在車上等,他下車幫我攔截德士后,才讓我下車。”
她感激這位印裔司機協助,想要以現金酬報,但對方不願接受;她很感激這位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印裔司機,今依然記在心上。
藝術在大馬生存困難
“我會考慮申請永久居留權,因為我喜歡馬來西亞,而且我有很多朋友,我希望多些時間住在這裏。”
雖然民風讓陳雯愛上大馬,但說回工作,尤其是她所從事的音樂藝術工作,在大馬確實面對生存困難。
“我覺得大馬的藝術家很可憐,沒有很好的生存環境,政府對真正的藝術並不重視,一般民眾也似乎分不清什么是娛樂,什么是藝術,什么是精緻藝術,連文學、嚴肅文學也是一樣。”
據她瞭解,馬來亞大學的英文系,特別是古典文學方面,現在已經沒人報讀;因此文化人和藝術工作者都是沒有生活保障的一群人。
“如果專業走藝術這條路的工作者,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去找贊助,而政府並沒有什么管道,可以讓這些藝術團體得到政府的支持。”
她指出,她在馬來西亞推廣古琴藝術,並不是因為那是華人的傳統藝術,而是因為它對人類的生命品質有好的幫助,有正面的幫助。
“古琴對人有好處,當然每個人都可以來接觸。不一定每個人都要來學古琴,而是你可以來接觸和欣賞。”
對她說來,古琴藝術文化的最高追求是“和”、和諧、平和、中和、淡和,現代社會太多暴戾之氣,最需要也最欠缺的就是“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