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王修捷:現代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六扇門‧王修捷:現代性

若從現代性詞源學的分析,現代性最早出現于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他有一句名言至今仍被廣泛討論,我們也極容易在相關學術專書裡看到它:“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它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則是永恆與不變。”



這個說法透過藝術的性質來把握現代性,把藝術中的二元性質提出來討論。無獨有偶,中國有句話“變與常”非常接近這句話的本質:一方面現代性是變動的。變動之中,有些事物是過渡的、短暫的,甚至只是偶然。另一方面,它有著永恆不變的一面。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在人類告別中世紀,步入現代社會時,許多新事物出現劇烈變動,但一些事物有著永恆的一面。例如現代建築物,即使因著藝術概念的發展而使建築物出現不同時期的風貌,如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到今日的極簡主義,間中可能有著許多外觀上的變動,但一間屋子,仍然遵循著物理原則以及建築原則而建立,也一樣有著門窗,絕不會出現如佛典寓言上所比喻的空中樓閣。

我們也許可以透過這個觀察發現,現代性在建築物中,呈現出來的面貌正是二元的。它們身上既有著過渡、短暫、偶然的一面,也有著永恆的一面。建築如此,藝術品也如此。



如果說以上這段對現代性概念的詮釋是傾向于藝術的,那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則從另一個更廣泛為人所認知的角度切入探討現代性: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並且在后來的歲月裡,程度不同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

吉登斯認為,現代性實際上指的就是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相較起英國社會學家霍爾,他更偏向從“社會生活”這個角度來看待現代性的定義。現代人、現代生活乃至現代社會,其組織模式有許多可供探討的空間。

至于霍爾則從社會進程來看待現代性。這些社會進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這四個進程互相作用,卻也獨立發展。所謂相互作用,是指現代性社會在不同領域內各自分工合作,建構社會架構。但這個架構底下,這些部分卻又獨立發展著。這四個進程,便是現代性的彰顯。

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則從哲學角度探討現代性,並認同黑格爾的觀點,認為現代性原則是一種主體性原則。在這種主體性原則之下,則又包括了個人主義、批判權利、行為自由和唯心哲學。

以上有關現代性的詮釋,都試圖透過不同角度呈現現代性的部分面貌。從社會學角度,直至哲學角度,學者們對現代性的討論由大至小,由廣義至狹義,由探討社會結構至人類心靈活動,提供了不同切入點。

王修捷-講師、音樂人、專欄作者。曾出版小說集《數人頭》、《天瞳》、《白色矮圍柵》、《秘密河流》等。作品曾獲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肯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