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过后,痛定思痛;推倒重建,在所不惜。
周日结束的第115届全英羽球公开赛,五个项目的决赛都是亚洲决战亚洲,欧洲靠边站,中国韩国各赢两个冠军,日本女双收获一个。
就这样,英国伯明翰结束一次巴黎奥运会以后具有含金量和参考价值的博弈和检阅。





很遗憾,尽管这次派出除女单以外的参赛阵容,但大马(包含国家队和自由人阵营)不仅仅连半决赛都挤不进去,走最远的也只是女双陈康乐与蒂娜以及混双吴埙阀与赖洁敏,但他们都倒在8强。

拿出实际行动吧
在大马,就国家队的角度,羽球总会代理会长拿督苏巴马廉表达不满、失望和震怒,尔后还声称羽总将针对国羽这次的表现紧急检讨,找出原因;印尼前奥运会男双金牌、国羽教练总监烈西更直言:“这是(成绩)我执教生涯中最丢脸的一次。”
然而,必须点出的是,无论不满、震怒、失望、紧急检讨还是丢脸,更多的意义是情绪上的表达和宣泄而已,道出心里感受的任何语言和用词,都远远不及一个实际行动。
何谓实际行动?就在场内打不出成绩后,一定会听到球员之间不和谐的声音,最近就传出混双杜依蔚在社交媒体删完搭档陈堂杰的照片等。
没成绩就不和
数十年的通病
这是大马羽坛数十年来的“通病”,西迪兄弟拉昔夫与再兰尼打不出成绩,也伴随失和的风波;谢勋寁(顺吉)与苏明强也是,古健杰与陈文宏到当今的陈康乐与蒂娜,这问题一直都无法解决。

当然,其他球队也有类似问题,没有成绩就有芥蒂、磨擦或互相指责,但其他球队可以通过内部沟通或拆伙妥善处理,其中拆伙这一块,大马就难办到,因为兵源和资源实在有限,拆开甲乙,但找不到适当的丙丁。
可别以为仅仅是每一年都有举办的全英赛罢了,这样想的话问题更大了,首先全英赛是超级1000赛,分量不容置疑,另外,如果全英赛都只能走到8强,奥运会呢?
奥运会金牌
等了32年
从1992年巴塞罗那第一次把羽球列为奥运会正式竞技项目开始,每一届奥运会,羽球都被视为最有希望夺得大马史上第一枚夏季奥运会的项目之一,但一直到2024年巴黎,大马羽球选手只留下“继续等”三个字。
球迷对羽球队有所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远的不说,最近羽总也聘请了两名海外名帅,主管单打的佐纳申(丹麦)以及主管男双的彭伟信(印尼)。
可以说,各种到位资源和条件都环绕在羽球队身边,下一步是出成绩了,体育竞技就是这么残酷现实,任何体育人都不例外,身在这个位置,就有这个位置的要求和使命。
换掉羽总管理层?
现在是“群龙无首”
举凡大马球员打不出成绩,社交媒体的留言都会出现关于:羽总领导层换人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然而,上一任会长丹斯里诺扎卸任后,大马羽总目前处在“群龙无首”的处境,现在由代理会长领导,日后改选若出现新领导,可能会衍生不同的想法和管理,然后一整个管理层和球队,就得重新适应。
实际行动和执行能力,是眼下羽总和国家队,乃至整个大马羽球都迫切需要的,无论是领导,教练还是现役球员,如果不能胜任或不称职,就应大胆摒弃,毫不手软,这包括不惜来一次推倒后重建。

问题实在太多
担心找不到路
直到今天,大马羽球的弊病和问题太多了,技术落后、心理不强、情绪波动、满足现状、青训瓦解,好苗流失;都一一折射在今天的格局。
身为羽球迷,实在不想听到羽总的检讨结果是:球速太慢,风向、气流、备战不足、因为担心被割爱而压力太大等熟悉又麻木的说辞。
隔靴搔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大马羽球只会落个找不到路的下场。
2年前,韩健曾说,“马来西亚是一个靠吃老本的羽球强国”,2年过去,敢问这老本还剩下几斤几两?

2025全英羽球赛 大马球员战绩
●8强出局
※女双:
陈康乐与蒂娜(国羽)
※混双:
吴埙阀与赖洁敏(自由人)
●次圈出局
※男双:
吴世飞与诺伊祖汀(自由人)
●首圈出局
※男双:
谢定峰与苏伟译(国羽)
叶睿庆与阿里夫(国羽)
万纬聪与郑凯文(国羽)
王耀新与张御宇(自由人)
诺阿兹林与陈蔚强(自由人)
※男单:
梁峻豪(国羽)
李梓嘉(自由人)
※混双
陈健铭与赖沛君(自由人)
陈堂杰与杜依蔚(国羽)
许邦荣与钟舒韵(国羽)
黄天启与林秋仙(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