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当年解除对翁桑苏姬的软禁,让人看到希望,外资大量涌入,经济蓄势待发,西方专家预测,缅甸将成为亚洲小老虎,后来一再走错路,再回头已是一身残。
缅甸天然资源丰富,中国还处于大饥荒死了千万人时,缅甸已是全球最大稻米出产国,经济与司法制度渐上轨道。
诺贝尔和平奖之光在这片国土上闪耀。联合国秘书长之职早有缅甸人担任过。缅甸政府推行工业化政策,一度让世人看到这个亚洲崛起的新星。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
然而,军方发动政变,“军主立宪”让百姓的希望变失望再成了绝望,改革开放道路停停走走,一错再错。
已持续4年的内战,超过300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因毁灭性的战争,而无法获得基本的食品和医疗援助。
今天的缅甸,套用一句古诗可概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缅甸发生8.2级强震,美国地质调查所的模型推估,罹难人数破10万的几率达36%,隔绝于世的缅甸军政府罕见向国际求援,可见灾情不堪设想。
自军事政变爆发以来,缅甸军政府已成断臂之士,失去对超过半数国土的掌控。大马人提起缅甸先想到KK园。缅甸长期不稳定,对本区域国家的安全形同一种威胁。
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旁观他人痛苦》一书中探讨了战争、暴力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点出“观看暴力场景可能激发同情,也可能助长冷漠,甚至煽动暴力本身。”
这正是缅甸式漩涡。缅甸在我们的眼前倒塌,激发了我们有限的同情,同时助长了更冷更长久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