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我鄉 (第7篇) 吳仲達:戰後小學復辦採用中華課本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寫我鄉 (第7篇) 吳仲達:戰後小學復辦採用中華課本

戰后小鎮百廢待興,特別是當地的小學重新啟辦,是鎮上的頭等大事,學校董事部人員商討重新開辦學校。



玉射的培英小學大約創辦于1924年,據記錄,創辦者是一名熱心教育的種植業鉅子陳培英(*註),當時的校舍是設在曾經是港主袁財源的“大厝”,這是港主的住宅,也是辦公的地方,還設有監獄。港主在領域內擁有行政權及司法權等,所以“大厝”裡設有監獄。港主制度在1917年作廢。

“大厝”之大可住上百人,空間很大。所以當年培英學校就設在這間大屋子裡。由于學生不斷增加,1938年,學校在熱心的公眾人士出錢出力支持下搬到現址。

培英小學在1946年復辦,當時我才6歲,父親便安排我和二哥到學校去唸書。6歲還不是入學年齡,不過家長安排我就懵懵懂懂跟了去上課。學校的制服是白襯衫,藍色褲子,這個藍色稱為大成藍,據大人說,這種藍布是來自中國,這顯示校長的“愛國心”。



小學校長名叫劉時清,是一名非常嚴肅和認真的教育工作者,他每天都穿著端正的中山裝,到每間課室去巡視。

當時學校禮堂的正面是懸掛孫中山先生的照片,一邊懸掛國民黨中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另一邊是國民黨藍底青天白日的黨旗。在禮堂的對面則是一幅蔣中正的戎裝照片。

每個星期的周會,校長會走上小舞台,畢恭畢敬向孫先生的照片行一鞠躬,向左右兩邊的旗幟各一鞠躬,再轉向正面向蔣中正的照片也行一鞠躬。

居民聞國歌立正

接著,校長會叫大家默念總理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最后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高班同學都會默念,一句不漏。

跟著全校師生合唱“國歌”,在“國歌”歌聲飄洋到校外時,路過的農民、居民都會停下來立正,待歌聲完畢才開步走。可見當時瀰漫著濃厚的“愛國”情操。

小學念的是中華書局印行的課本,一年級第一課我至今仍清楚的記在腦海裡:“手拍手,手一拍,球一跳,哥哥大,拍大球,弟弟小,拍小球。”

記得的課文還有:“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娃娃睡了留一個”。還有如:“吃半邊,留半邊,留在娃娃的枕頭邊。”

當年的課本押韻很好,讀了能朗朗上口。據說,這個課本是由中國的教育學家,語音學家等專家們研究后才編出來的。

*註:《1983年麻坡記者俱樂部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第333頁:“玉射輪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