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澍城憶當年拍戲事蹟 “苦中作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陳澍城憶當年拍戲事蹟 “苦中作樂”

(新加坡訊) 新加坡電視“建台一代”陳澍城回憶當年“拓荒”的苦樂:環境雖苦但大家苦中作樂!



66歲的陳澍城1983年加入電視台,經歷了新廣、新視到現在的新傳媒時代,見證了朝代替換、人事變遷,是新加坡電視史重要的“百科全書”之一。

回憶起當年拍戲的情況,澍城大哥侃侃而談:“當時有場景、有化妝間但是沒有服裝間,服裝都要我們自掏腰包買。道具如煙斗、打火機等都是演員自己張羅的,我還跑到結霜橋去找道具呢。雖然拍戲條件沒有那么好,但我們都能苦中作樂!”

當時也沒有所謂的“后期製作”,必須同步錄音、現場剪接,連音樂也是當場配的,“那個年代我們背台詞都超厲害的,因為我們不能NG。”他說,當年每星期播出1集、約4場的戲,每一場都要一氣呵成,只要有人講錯台詞,那一場就要重來,大家為了不耽誤拍攝,慢慢都練就了背詞的功夫。



此外,以前的收音是在現場吊起定點麥克風,陳澍城笑說:“以前的走位很不靈活,演員要走到麥克風底下才能說台詞,為了走位而走位,呈現出來的表演方式很像舞台劇,但那時候我們也樂在其中。”

陳澍城說,因為大家都是業余演員,加上以前沒有那么多外國劇集可以參考,演員們都要自己摸索,也培養了很強的凝聚力,“那時大家就像個小家庭那樣很融洽,拍完戲會一起去吃飯喝茶,不像現在,戲多了,演員變得忙碌了,拍完戲都匆匆忙忙離開。以前我們沒有名次也沒有那么多輿論,有名次(指紅星大獎)就有競爭,東西一多就複雜了。”

不反對年少輕狂

新生代演員趾高氣昂、不敬老尊賢的事時有所聞,但陳澍城卻不反對年輕人“年少輕狂”。

他說:“有些新人非常謙虛有禮,但也有一些會飄飄然,他們雖然會跟前輩打招呼,但還是讓人覺得跩。不過仔細想想,我們當年也曾經年少氣盛,而且也要有成績才能夠輕狂,所以我不反對年少輕狂,讓他們發洩出來表現自我,只要不傷害或攻擊別人,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就好。”

他認為人要碰壁、吃虧才會成長,“而且好孩子不一定會演戲,壞孩子有時更聰明。”

近年來新傳媒演員“循環”的問題嚴重,很多劇集都看到相同面孔,對此陳澍城說:“公司請來外地演員以改善情況,但我們還是應該多培訓自己的演員。”

對于現在的演員荒,他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很多能獨當一面的演員都離巢外闖,他語重心長說:“其實在新加坡還是有發展的機會,只不過我們在劇本這方面需要加強。”

他認為戲好不好,劇本佔了很重要的一環,“但我們的編劇有他們的難處,如題材的局限等等,不只是新加坡,到處都在鬧劇本荒。大家還需努力。”

勸后輩:一步一步來

請澍城大哥給后輩一些忠告,他說:“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

他反對秧苗助長的做法,“演員要有磨練才能發光發熱。”

他也認為演藝事業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因此奉勸年輕演員:“一定要多吸收,多看多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