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友族我讀華小(第12篇) 雙親殘疾不窮教育 送2子女讀華小求知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是友族我讀華小(第12篇) 雙親殘疾不窮教育 送2子女讀華小求知識

報導/攝影:王凱莉
到華小求學,不只是多掌握一種語言,雙溪大年老街場華小三年級學生奴魯娜佳杜兒一家,更因華小與華社結緣,深刻體會華社對教育和慈善的關注。



奴魯娜佳杜兒與弟弟阿畢,分別是老街場華小三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

他們的父親查卡利亞(42歲)和母親都是殘疾人士,查卡利亞多年前因意外,導致行動不便,但仍可勉強步行,母親的情況則較嚴重,行動能力更受局限,只能長期在家。

查卡利亞一家,除了獲政府每月福利援助金,他仍舊自力更生,維修電器等賺取微薄收入。



盡管家境清寒,查卡利亞還是重視子女教育,他將一對兒女送至由華人創辦幼兒園就讀,再讓他們報讀老街場華小。

他說,相信是華小教育的熏陶,魯奴娜佳杜兒雖只有三年級,卻是父母眼中最乖巧的女兒。

師長讚乖巧懂事

“我們的經濟條件有限,行動也不便,平時在家,她就是家中的好幫手,會主動協助分擔家庭事務。”

他感謝學校師長的循循善誘,讓孩子可以乖巧、聽話又懂事。

查卡利亞每日都會以殘疾人摩哆接載2名孩子上下課,魯奴娜佳杜兒就讀上午班,阿畢則是下午班,他也未曾埋怨勞累,因深知這些付出,都可讓兩姐弟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

他說,從孩子的談吐行為中,他可看到和感受華小教育的孩子與國小學生的不同之處,2名孩子特別有禮貌,也常常被鄰居顧客稱讚。

校方關心‧華社捐助
教育經濟不成問題

“送孩子到華小讀書,已預料必須承擔額外教育費用,但后來發現,教育經濟負擔的擔憂,並非大問題。”

他說,送子女進入華校,已做好準備必須比一般國小的家長,多承擔中文課的教育費,如購買華文科參考書,參加補習班等。

“校方知道我們的家境情況,更主動關心我們,有時,知道哪裡有慈善援助,都會優先考慮給我孩子,幫他們申請。”

“2名孩子都獲免費早餐計劃,校服等也獲熱心者捐贈,這些援助都是來自華人社團。”

朋友家溫習討論功課

父母不諳華語,奴魯娜佳杜兒會到朋友家溫習和討論功課。

奴魯娜佳杜兒和家人住在巴雅納虎組屋,住家附近也有一些同學,而這些同學都是娜佳杜兒課業上的小老師。

她說,同學們都很熱心,也擔心她不明白,老師也一樣,會特別關心她,確保她可以跟得上大伙兒的學習進度。

文靜的魯奴娜佳杜兒,與朋友在班上相處愉快,並把父親的教誨牢記腦海,學習融入華小學習環境。

她說,身為穆斯林,她和華裔同學的飲食習慣存在差異,父親教她如何去選擇適合穆斯林的食物。

魯奴娜佳杜兒的同班同學幾乎都知其父親查卡利亞,老師也吩咐同學,要關心和協助女兒,讓她可以快樂學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