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宮雲龍堂實踐古訓 用愛引導學生學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九龍宮雲龍堂實踐古訓 用愛引導學生學習

雲龍堂就像一個大家庭,隨著學生人數逐漸成長,現有板屋設備空間已有限。
雲龍堂就像一個大家庭,隨著學生人數逐漸成長,現有板屋設備空間已有限。

報導:戴美清
攝影:蔡東舜
(芙蓉20日訊)芙蓉沉香九龍宮雲龍堂把古訓實踐在現代社會,用慈愛引導學生踏上不一樣的學習旅程,讓教育回歸原點!



沉香九龍宮于2001年在沉香成立,它不僅是一間供信眾膜拜的廟宇場所,九龍宮屬下的“雲龍堂”,更是一所教育培訓機構,援助貧窮單親家庭及來自中小階層的家庭。

自2008年開設安親班以來,從最初50名,直至現在有117名學生,目前還設有安親班及托兒所,學生年齡介于3歲至15歲。

成無數家庭避風港



雲龍堂成了無數家庭托付的避風港,讓職業父母及單親家長,安心為生活打拼,孩子放學后可在雲龍堂度過5至6個小時。

在雲龍堂,孩子不是擠壓考A的模具,沒有排名或資優,每個孩子都是可以被培養與教育的好孩子,在高壓的教育模式下,雲龍堂成為體制外的教育推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學堂。

雲龍堂總監許信義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披露,古訓、儒家思想著重培育人格與道德修養,雲龍堂正是把古代的思維與原則,用于現今社會。

他說,神廟興學在早期盛行,“雲”代表關雲長,“龍”即是九龍殿下,“堂”在古代就是學校,雲龍堂只是延續古代的使命,在現今社會履行一個教育機構的義務與使命。

“天南地北本一家,古代因打仗產生很多單親家庭而受到關注及照顧,隨著時代變遷,現在不只是單親家庭,中下階層的家庭都需要社會扶助。”

他指出,進入雲龍堂的孩子,大多數經由學校推薦,再由該堂評估,安親班每人收費150令吉,一些家庭面對經濟拮据,福利組鑑定后通融不收費,讓有關家庭先度過難關再付費。

許信義:培訓琴騎書畫技能

許信義披露,古代孩子都是先從技能培訓,再被灌輸知識,雲龍堂推出“琴、騎、書、畫”週末班培養孩子的技能,當中的“騎”,而非“棋”,讓學生有機會接觸騎馬運動。

許信義也是森州騎馬運動俱樂部創辦人,為讓騎馬運動普及化,特提倡“人人都能騎”(Everyone can ride)的理念,雲龍堂目前有兩隻馬,讓學生進行戶外活動。

該宮兩年前慶祝九龍太子關聖帝君天尊千秋寶誕時,在神明指示下進行眾神出遊,以馬車載神像出遊,象徵回歸古代馬車代步傳統,因此也讓九龍宮與馬結下緣份。

“馬匹如今被善用成為生活教材,一群喜愛接觸馬的孩子,從料理馬房做起,學習照顧馬兒,也是課外的知識。”

他說,週末班讓孩子自由選擇活動,“琴”是音樂舞蹈或歌唱,“騎”就是騎馬,“書”是教育《弟子規》,“畫”是著重于手工、繪畫;此外,該堂每年還舉辦生活營、懇親會、家庭日等。

4教室1托兒所不敷使用

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雲龍堂現有的4間教室及1間托兒所已空間不足,因此九龍宮理事會決定推動“雲龍堂教育培訓中心”計劃,興建三層樓全新教育大樓。

耗資200萬令吉的教育中心,里頭建設都有特別的命名,例如4間幼兒園教室為勇心房、忠心房、孝心房、禮心房;6間安親班課室為仁心房、善心房、恆心房、齊心房、寬心房、智心房,其中“仁、恆、善、齊、寬”是雲龍堂校訓。

許信義強調,雲龍堂並非扮演學校的功能,而是輔助及監督孩子,放學后監督孩子把功課完成及提供補習,完成學校課業后,戶外活動才是雲龍堂造就孩子學習及實踐的重點。

“教育孩子沒有A班、B班之分,孩子的程度不同,雲龍堂秉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對社會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盧金蓮:以開拓遊戲為主

雲龍堂事務主任盧金蓮指出,雲龍堂以開拓遊戲為主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充分的樂趣和啟發。

“九龍宮的教育方針,是讓學生在安全、快樂、輕鬆及有啟發性的氣氛下學習,得以發揮創意思維。”

她說,整個教育團隊的理念,是花最多時間把慢的人教會,100多名孩子程度不同,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不會。

“抱著社會沒有壞孩子的教育理念,即使最差的學生也要培訓得很好。”

她披露,雲龍堂營造一種在家的感覺,不論是大人及小孩,都在生活中學習,從忍耐中學習寬容、鼓舞中學習自信、從讚美中學習感激,從護持中學習自愛、從分享中學習慷慨。

孩子派米活動學習回饋

在九龍宮雲龍堂,小孩們都認識“Uncle Soong”──芙蓉慈悲佈施善緣團負責人宋賜全,通過派米的社區公益活動,讓孩子學習回饋社會。

宋賜全披露,在得到九龍宮主持及理事的鼓舞下,派米公益活動包裝工作經常安排在九龍宮進行,讓小孩有機會學習策劃、分配工作、安排包裝,不論是3歲至15歲,都有機會學習付出。

“孩子們平時得到社會護法們的扶持,如今也有機會學習貢獻,他們參與得很開心,每一次的布施活動,他們都學習如何與大人們分享,也學會分擔責任。”

他說,不論孩子多聰明或程度不高,通過陪伴、關心,製造機會,培養孩子的信心,為社會貢獻一份力。

他指出,沉香九龍宮成為森州的特色,是因為該廟是其中一個真正在實踐的團體,要照顧100多名孩子,是重大的責任,也是九龍宮護法們創辦安親班最大的使命。

陳永源:提供年長者休閒安身

沉香九龍宮主持陳永源披露,教育是九龍宮推動“育、親、園”的其中一環,即培育孩子,也提供年長者休閒安身之所,同時打造園地,讓長者及病者接觸大自然。

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階段,其心中的構想圖,就是希望九龍宮的發展涵蓋這些人生階段。

“生了小孩,需要受教育,所以九龍宮要辦教育;當人年老時,則是孩子帶父母去‘上學’,現代很多老人因兒女工作,父母留在家很寂寞,九龍宮已建設保生亭及兩間客房,讓長者休閒辦活動,放工后再接父母回家。”

他指出,九龍宮不是辦孤兒院或老人院,雲龍堂及年長者休閒處,都是因社會需求應運而生,另外,“善果園”也是九龍宮的發展計劃,種植草藥讓人養病,目前仍在籌劃中。

陳永源于2001年從沙巴回到芙蓉家鄉,以母親置下的祖屋建設九龍宮,2004年申請註冊為合法團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