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乳房美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朝吉:乳房美學

★寄自廈門



9月一開學,就有同學在朋友圈亮出一條訊息:“廈門大學開辦‘乳房美學’課程,約嗎?”

奉行實名制的朋友圈中一片靜默。性,女體這些話題,在公眾場合還是一個遊走在邊緣的話題,怎么談可以顯示出不色情、不意淫,似乎還是測驗一個社會的包容以及保守程度的指標。我們人哦,都有圓形崇拜,對女體比較大的圓球,乳房、臀部的關注,對男體小圓球、卵葩的關注,已經是性別認同的最終底線。許多前列腺癌症患者,或切除前列腺的男性互助會上,只要有人分享患病歷程,控訴“我已經不是男人了!”那真是聲淚俱下的告白,現場一片抽泣。我不騙你。

媒體列為“奇葩課”



廈門大學這門課是由廈門市第一醫院乳腺科主任兼廈大副教授歐陽忠主講,他是一名男性教授。這門課還有一個副標題《乳房美學與腫瘤整形》,歐陽忠醫生開這門課“就是希望大家學習乳房知識,預防乳腺疾病。”當然作為課堂內容,一定有大量有關“女性胸部”的描寫、刻劃、治療、按摩等等等的知識以及操作。雖然冠以醫學名詞“乳房”,而以為去性別的,客觀的來談一個“病理現象”、“醫學問題”,但免不了被媒體描寫為“窺乳課”,被列為中國全國大學的“奇葩課”。

醫學與身體的關係,醫生護理人員與病人的性別敏感的尺度問題,爭論不休。我有許多女性朋友,堅持婦產科只看女醫生。我也經歷過男性長輩堅持要我們這些男孩幫他換衣服,不讓女護士動手。

去性別看待男女體

最有意思的是,當女性看的是男性婦產科醫生時,男醫生總是帶著一副冷淡的表情來談病情,仿彿當下的女人不是女性,只是個無性別的病體。女護士幫手腳不方便的男病人換衣服時,也是手粗腳粗的翻來滾去,也是為了掩飾直視男體的尷尬。醫學界的訓練就是要去性別的看待男體與女體。這就讓我想起了大馬AiFm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中午時段,邀請有醫學背景的嘉賓“談性說愛”,在中午12點左右,聽嘉賓用醫學的方式來解釋勃起以及性交的細節。我一直覺得很醒神,很樂。

這些圓狀物帶給了我們許多歡樂,也帶給我們憂傷。一旦面臨失去它們的時候,都夾帶著生命的威脅。仿彿詛咒一樣,乳癌是女性生命殺手之一,前列腺癌也是男性致死率很高的死症。切除乳房和睪丸是治療的其中一個方法,也讓所有病患深受打擊,乃至于有人選擇寧死不屈,要與它們共存亡。

2013年,好萊塢性感女神,就是演那個古墓奇兵,永遠緊身衣的安芝蓮娜祖莉 (Angelina Jolie)投書《紐約時報》,坦承自己已經接受切除乳房的手術,因為她的家族有乳癌的病例,她有很高的患癌幾率。她在信中呼吁女性朋友,保全生命比一切都重要。生命中除了大球小球氣球籃球,還有親人家人朋友和愛。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