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柯俊雄 (1) 搭上逆行列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永別柯俊雄 (1) 搭上逆行列車

20151209en25



文/楊劍

台灣金馬影帝柯俊雄罹患肺癌末期消息在去年尾已傳出,今年接受化療,病情時好時壞,多次出入加護病房消息亦陸續聽聞,終于在本月6日晚上不治病逝,享壽70歲,這項惡訊,一般影迷都有心理備,而不感到意外,對一位縱橫影壇半世紀的知名演員,而在銀幕上的身影常記在腦海裡,離開人世,影迷難免會感到噓唏惋惜。

對馬新資深的影迷來說,柯俊雄是六十年代台灣電影風光盛行時代的集體記憶,那個年代的中文電影市場,幾乎被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壟斷,但台灣方面的電影從本土台語片的逐漸沒落的堅苦守成,而開始著重在華語片而振興,當時的健康寫實文藝電影在新馬還有立足空間,中文電影的藝術水準亦只有台灣的金馬獎為標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舉辦還是十多年后的事,故此影迷的焦點及偶像,多集中在金馬獎在演技項目中得獎,特別是有影帝影后黃袍加身的演員,柯俊雄正是當時芸芸男星中的代表性人物,至于瓊瑤電影盛行,秦漢、秦祥林和鄧光榮等的崛起,也未能影響到他的超然地位。



六、七十年代台灣政治經濟快速變化,各種知識、經濟、與社會階層距離不斷擴大的社會中,差異經常造成各階級間的不安與衝突,台語片因這種環境變化而走下坡更是必然的趨勢,愛情文藝電影固然為電影觀眾提供了一個超越差異的一種幻象。

轉投中影公司拍華語片

與此同時,輕歌曼舞的黃梅調電影也有了慰藉觀眾心靈及減低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與挫折的功能,當時國營的中影公司卻毅然表示不想隨波逐流,實行了《健康寫實主義》電影製作路線,有著逆水行舟的勇氣,也為影壇帶來一股清流。

原是台語片名小生的柯俊雄因影壇大勢轉變,在65年轉投中影公司拍華語片,就是搭上了這逆行列車,他主演65年的《啞女情深》,66年的《貞節牌坊》及67年成為首位華人影帝的《寂寞的十七歲》正是這類型電影的經典代表作,其賣座程度基本上與純商業的片來的低,而產量也較少,但卻有甚佳的迴響,反映出台前幕后工作人員藝術創作的良知和苦心,柯俊雄在影壇上的歷史地位也因這背景因素,比起其他男演員來得崇高。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