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馬頭條】人口變遷 名校心態影響 友族撐華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北馬頭條】人口變遷 名校心態影響 友族撐華小

 培才華小32%學生是非華裔,各族學生融洽相處。

培才華小32%學生是非華裔,各族學生融洽相處。

報導:梁儀雅
(檳城9日訊)檳島一些微型華小或B型華小面對人口變遷,導致學生人數日益減少問題之際,友族成為學生來源的最大支柱。



就如潁川小學友族學生佔18%、直落巴巷育華小學友族學生達33%、峇都丁宜培才小學友族學生有32%、公巴養正小學則有42.7%是友族。

屬于微型華小的潁川華小,坐落在六條路,全校學生人數只有50名,而當中9名是友族,約18%。

該校校方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坦言,若非友族學生,該校學生人數更不堪設想。



“潁川學生人數少,除了是因為人口搬遷出市區外,另外一主要原因是家長名校心態。”

教師需多花時間溝通

他指出,友族報讀潁川小學的現象,並非近期出現。在近10年來友族都佔潁川學生人數10%至20%內。這些友族學生是來自雙溪檳榔、齊來亞路或五條路一帶。

他也說,該校友族學生一般上是就讀中文幼稚園,尤其是潁川設有幼稚園,不少學生都是直接從潁川幼稚園直上小學,所以在師生媒介語方面並沒有很大問題,友族學生都有一定的中文基礎。

同時,屬于B型華小的育華,學生人數有61名,當中有3分之1為友族,其中以巫裔居多。

該校校方也直言,若非有友族學生,該校肯定面對學生來源大問題。

“我們友族學生大多來自本地的直落巴巷,由于直落巴巷是漁村,居民都是巫裔,所以學生當中,巫裔是最多。只有約4名友族學生是來自峇都丁宜。”

不過,與潁川有差別的是,育華友族學生的幼稚園教育並不是華文教育,因此教師需要多花時間與友族學生溝通,必須從基礎開始教導。

八條路發展或保住潁川

八條路發展計劃或為潁川學生來源帶來希望。

潁川小學校方透露,該校董事會曾有向州政府申請遷校,但是州政府卻要董事會多等2年,待八條路房屋計劃完成后,再觀察是否能夠為該校帶來學生后才決定。

校方相信,該發展計劃完成后,多少會讓居民回流,所以可能2年后,潁川小學的學生來源問題就有望解決。

三民僅1友族生

因為市區人口變化,而面對學生人數日益劇減的三民小學,由于地理位置關係,無法招生到友族來增加其學生人數。

該校校長莊麗燕坦言,三民小學附近有麗澤3校,加上學校附近人口都是華裔為主,因此很難招收到友族學生。

“我們目前唯一穆斯林學生,也是因為明德遷校而轉校來。”

她說,三民目前學生人數只有38名,明年新生只有5名,如果新生還沒繼續增加,恐怕未來多兩年該校分分鐘面對沒有學生的窘境了。

養正全日制招華裔生

為了吸引華族學生,屬B型華小的養正小學,將在明年新校舍啟用時,落實全日制。

該校校長方玉春透露,養正目前友族學生人數與華族幾乎同等,全校有164名學生,其中友族學生佔73名。

“今年一年級生有31位,當中18位是友族,13位是華族,而明年新生有28位,其中13名是友族,所以養正的友族學生一直在增加中。”

他說,為了鼓勵更多華人家長送孩子到養正就讀,該校決定明年在新校舍進行全日制,讓學生全天在學校,有如安親班。

新校舍明年啟用

他指出,一旦落實全日制,學生將會在下午約6時放學,這樣方便在市區上班的家長。

“浮羅山背的家長可以早上送孩子到學校后,6點放工途中再接孩子回家。”

他透露,過去養正學生人數都足以落實上下午班,但是隨著學生人數劇減后,學校目前只有上午班,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上午班。

他也說,新校舍啟用后,將會有18間課室,基本上1個年級都可以開2至3班。

育華明年新生逾半數

明年新生還是要靠友族來支撐!

育華華小明年的新生暫時有16名,其中10位是友族,所以友族依然是佔該校的半數。

育華華小校方指出,直落巴巷也有國小,但是當地友族家長基於想要讓孩子能夠多掌握多一種語文,因此選擇讓孩子在育華就讀。

“因此育華每年的新生中,友族都會佔不少。”

同時,一樣擁有多數友族學生的潁川華小,明年也暫時收到15名新生,當中有3名是友族學生,該校明年友族學生印裔與巫裔人數都很平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