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校方的好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別誤會校方的好意

最近有華小學生家長投訴,雪州和森州的3所華小,校方擅自增加每週的國文教課節數,從教育部規定的每週10節(300分鐘)增至11節(330分鐘),甚至增至12節(360分鐘)之多。



一些家長擔心,增加國文教課節數會影響華小母語教學,令華小被國小化,最終變質,成為名存實亡的華小。

這些家長的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的,畢竟之前有許多英校,就是因為增加國文節數及削減英文節數而變質。

用意良善無陰謀



不過,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和有關學校校長的解釋,說明了有關華小增加國文節數,並沒有削減其他科目的教學時間,包括華文科。

校方是為了改善學生的薄弱國文水平,而延長教課時間,對學生有利無弊。他們的用意是良善的,並無弱化華小特徵的陰謀。

校方在不影響華文教課時間的情況下,靈活增加國文教課時間,無可厚非,就如很多華小生放學后,到補習中心惡補國文一樣,代表家長認同國文的重要性,他們都不拒絕讓學生強補國文科,最重要是並不影響華文科。況且,有關華小增加國文教課節數,並沒有向家長徵收額外費用。

勿凡事訴諸悲情

華社、華教團體、家長和老師,在維護母語教育之余,也要考慮實際需求。除了捍衛華小的母語教育,也要了解國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不要凡事都訴諸悲情,看到增加國文科時間便反射性跳起來,不問原因的作出指責。

華小生國文程度若低落,升上國中時便難以銜接。在小學打好國文和國語基礎,總好過升上中學后才來惡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