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宗茲卡病毒 孕婦感染 生畸形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台首宗茲卡病毒 孕婦感染 生畸形兒

(台北19日綜合電)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台灣發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並提升中南美地區及東南亞6國,包括馬來西亞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台灣疾病管制署表示,患者是一名泰籍男性,今年1月10日于桃園機場入境時,在發燒篩檢站被攔檢,血液檢體經該署實驗室確認感染。這是疾管署自2003年實驗室監測茲卡病毒檢驗約5萬件檢體以來,首次發現感染案件。

由于茲卡病毒疫情目前在中南美洲日益擴散流行,台灣疾管署將依規定,把茲卡病毒感染列入台灣第2類法定傳染病,醫生如發現疑似個案,應于24小時內通報。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該個案是一名居住在泰北的24歲男性,1月10日入境時因發燒被攔下,曾表示前3個月均在泰國,首次到台工作,1月9日于泰國時即有發燒、頭痛等症狀。目前個案病況穩定,恢復情形佳;台灣同住者5人及同事10人均無疑似症狀。



提升大馬等6國旅遊警示

國際消息指茲卡病毒會引起小頭畸形,這些病例已出現在巴西、夏威夷等地,疾管署指,此類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關聯性仍待釐清,但基于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發生小頭畸形病例遽增,對孕婦恐有風險,因此宣布即日起提升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至警示(Alert)。

另外,亞洲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馬爾代夫等6國,目前也可能有感染風險,且台灣已出現首例自該地區移入,因此將其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注意(Watch)。

疾管署建議,孕婦請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如必要前往請先告知醫生並于當地做好防護措施。

由蚊子傳播

茲卡病毒是黃熱病毒的一種,依靠蚊蟲叮咬傳播,主要見于一種名為埃及斑蚊的熱帶蚊子。埃及斑蚊是一種中小型黑色蚊種,有銀白色斑紋。

茲卡病毒感染症狀為發燒、輕微頭痛、皮膚起疹、關節疼痛和結膜炎等,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死亡。

近期在巴西東北部集中爆發的新生兒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又稱小腦症)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

台灣疾管署資料顯示,2015年下半年起,茲卡病毒疫情于中南美洲快速擴散,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至少17國出現本土疫情。非洲維德角也曾出現本土病例,歐洲及美加地區則零星出現中南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移入病例。

根據美國衛生部報告,其他爆發茲卡病毒感染的國家和地區多集中在南美洲,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法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蘇利南和委內瑞拉。

美國衛生官員上周針對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的14個國家與地區,發布茲卡病毒疫情的旅遊警訊。

傳150萬病例
巴西茲卡疫情拉警報

(里約熱內盧19日綜合電)巴西茲卡病毒疫情拉警報,全國已傳150萬病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況。

距離里約奧運開幕僅剩200天,屆時各國選手、遊客齊聚巴西,恐造成疫情快速擴散,巴西控制疫情的狀況格外受到關注。

茲卡病毒由病媒蚊傳播,孕婦如感染恐會造成胎兒小頭畸形,近來在巴西已累計3500例小頭畸形案例,而同樣由蚊叮傳播的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也在巴西流行。

巴西衛生官員已動員軍人支援滅蚊工作,在各地噴洒殺蟲劑、清除積水容器。巴西衛生部長卡斯特羅上周六表示,巴西茲卡爆發是1917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以來,最嚴重的疫情。

巴西的情況也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上月初,世衛組織發佈關于茲卡病毒的全球警告,並在警告中首次正式承認在巴西傳播的茲卡病毒與新生兒頭小畸形症有關,建議孕婦要特別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