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教育界的新年大禮
日前,最新的小學組教師調派結果出爐。是的,仍引起許多不滿。
其實他們可以不如此激動,若一開始教育部就不讓他們抱有希望的話。
2015年末,教育部所發出的承諾:“在配合政府的政策下,來自砂拉越及沙巴的畢業教師將回到自己的州屬執教,保證90%的教師是來自當地的。”
事實是:東馬的准老師們被調往西馬,西馬的准老師們被調往東馬,果然是一個馬來西亞。打個比方,A老師是砂拉越人,申請執教地點為砂拉越,當成績出爐時,卻被調派到雪州執教。A老師投訴無門,某教育高官回應:“砂州華小無空缺。”但此舉立刻被打臉,因為有不少西馬教師是被“安排”到砂州執教的。
編排標準到底是甚麼
身為老師,該一早有被調派到其他州屬服務的心理準備。只是令人費解的是:編排標準到底是什么?部分非杏壇者或許不知道,其實當准老師們在申請調派時,必須填寫兩個屬意的調派州屬作為參考,但顯然這“參考”的目的是:你填哪,就不派你去哪!
目的為何?是不是希望老師們心無雜念地為教育付出?但一個沒有家的地方,怎么可能會有歸屬感?他們又要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是感恩,還是無奈的成分更多?不言而喻。
想起另一個“政策”:2016年財政預算案中削減各部門開銷。但上述所及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光是津貼,每月數目何其壯觀。
筆者乃大學教育系畢業,也是一名准教師。但光是這個“准”字,是多么遙不可及。人人都說我們當老師的是鐵飯碗,“錢”途光明,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背負著“教師”之名,我們是個連自己的明天都掌握不了的人。
原本能在年初獲得調派,該是一大喜事,能過個肥年了吧?是嗎?新年將至,即將于1月21日報到的教師們,還來得及買票回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