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龍排出歷史 144萬人致敬難得一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人龍排出歷史 144萬人致敬難得一見

(新加坡29日訊)不管艷陽高照,或細雨紛飛,過去一個星期超過144萬人不分晝夜、扶老攜幼,心懷感激和不捨地湧向國會大廈和社區悼念處跟建國總理李光耀告別,向這位為新加坡奉獻一生的國家領導人致敬。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透露,截至昨日晚上8時關閉開放,約41萬5000人已到國會大廈向李光耀致敬,另也有85萬人在全國各地出席哀悼李老儀式。

《新加坡眼》一則題為《悼念李光耀,新加坡人排出了創出歷史的長隊》的文章,指一直被外國人視為相對保守而情緒內斂的新加坡人,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深情、不捨和堅強。

文章指,短短50年的建國歷史,擁有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的新加坡,群體行為的整體協調趨同默契,從外在教育和約束,到內化成行為準則,卻好像是同源于一個民族,那個民族就叫“新加坡族”。



不亂不慌的人龍,也可能恰似新加坡國民性格。對于失去一個非常優秀的“家長式”的新加坡民眾來說,這在某種意義上,好像在共同面對國家的未卜將來挑戰,有種哀兵必勝的眾志成城默契。

勞苦功高惠及群眾

文章說,對于排長龍弔唁的群體心理,一個新加坡人有這樣的分析,第一,他勞苦功高,許多人的確實受惠,大大的受惠;第二,就算不是他,我們平時有親友鄰居故去,也都要前去弔唁的。

“對大多數在新加坡的人來說,此時的老槍除了是影響大家一生的建國總理,也是個九旬老者,而且是大家認識了幾十年的坳者,是一種他看著你長大的、既熟悉又陽春生的奇怪的感覺。”

“如果我們是書,我們很多人的一生處處是老李的筆跡。現在給老李排長隊弔唁,感覺就像輪到自己來書寫他人生的最后一筆。很奇妙,我們這輩人的一生,這種情感、這種場景應該不會再現,這是個歷史時刻。”

一家四口奔跑進場

把握最后一刻,女皇鎮一家四口從地鐵站跑向大草場,及時趕得上加入排隊隊伍。

陳凱文(18歲,服役人員)與父母和妹妹是昨日最后幾位及時趕得上加入排隊隊伍的民眾之一。

陳凱文受訪時表示,由于前幾天都在兵營裡,昨日終于有機會和家人一起過來。

“真的很緊張,約7點50分我們還在政府大廈地鐵站,可以說是飛奔過來的。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有了。”

陳凱文的父親受訪時說,這幾天重新閱讀李光耀的書籍,觀看他歷年來的國慶獻詞,好像重新認識他,認識新加坡。全家人一致認同要來向他致敬。

火箭老黨員漏夜赴新

民主行動黨忠貞支持者,在身無新幣的情況下,漏夜從吉隆坡搭巴士再步行40分鐘,只為趕來送李光耀最后一程!

新加坡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與馬來西亞的民主行動黨,50年前本是一家,后來因新加坡退出聯邦獨立,原有留在大馬的支部即被新加坡視為“外國政治組織”,並于1965年10月重新組織了民主行動黨。

此“情”雖已逝,但仍深深影響大馬的老一輩,尤其李光耀聲名遠播,因此更是讓大馬許多的火箭老黨員深深欽佩。

來自吉隆坡67歲退休人士程錦揚就是其中一人,而為了表達對李光耀的敬意,他特于星期日午夜12時搭巴士到新加坡,然后從車站步行40分鐘抵達國會大廈外頭,耐心地等待扶靈隊經過。

他受訪時將李光耀封為英雄,因后者有能耐將小小的島國,發展成今天的規模,令人肅然起敬。

除了大馬人,也有許多被新加坡稱為新移民的中國人及外國人,也前來送行,其中一名來自中國東北的老漢,就帶著妻子來送李老最后一程,並盛讚新加坡很安定,所以目前一家六口已定居于此。

1968年國慶日大雨重臨國葬日

1968年李光耀在大雨中帶領國人勇敢迎接未知的挑戰;2015年,成千上萬名國人佇立在滂沱大雨中,等著送別李光耀。

人民行動黨面子書分享了1968年國慶慶典和今早的照片,形成一個強烈且相呼應的對比。

人民行動黨說,1968年,我國第一次舉辦國慶慶典,當時下起豪雨,政府大廈前的貴賓一時手足無措,但李光耀在雨中坐定在椅子上說:“全世界都在看我們究竟有多少斤兩。我們會繼續勇敢前進。”

開國先驅們帶領新加坡勇敢前進,週日的滂沱大雨再度降臨,新加坡人也再度向世人展示,繼續勇敢前進的決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