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琴棋書畫詩酒花 重返雅士生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琴棋書畫詩酒花 重返雅士生活

張碧華與嚴居傑這對醫師母子經常是這樣相互敬茶、品茶和說茶。
張碧華與嚴居傑這對醫師母子經常是這樣相互敬茶、品茶和說茶。

特約:子若
攝影:陳梓健



今日登場
松風樓樓主嚴居傑醫師
若要瞭解張碧華醫師、嚴居傑醫師跟家人的生活方式,自然要親身到位于貞德拜(Janda Baik)的Tanarimba“松風樓”走一趟,方能探出個究竟……

抵達之時,張碧華醫師認真地與編輯人員,一同討論她正在籌備中的一本詩集。師承“拉讓詩人”已故吳岸和現代詩人王濤的她,平日愛以詩句抒發個人對家國人事物的所思所感。她不僅用醫術醫人,更以文字來醫心、醫國家,可說是活得非常用心。

在這本詩集裡,不僅收錄了她創作的數十篇詩作,還穿插了她的水墨畫作,試圖把詩和畫的意境融入一書,煞是讓人期待啊!跟張醫師聊著聊著,眼前出現了她的醫師兒子——嚴居傑。

這一回,他為配合我們的應節要求,特別穿上了紅色漢服,還束起了長髮。甫進來,臉帶笑意的他端坐到了茶座前,以朱泥壼沖泡70年代甲級水仙給我們喝,邊訪問邊品茶,當下的氛圍是多麼舒心。



至于嚴居傑的小兒子,因為所就讀的華德福學校仍未開課,于是,一個男孩便如此無拘束在松風樓裡跑著玩著,偶爾還幫忙整理樓裡的座墊。看他時而近看,時而遠望林裡的種種,讓我們見著了久違的“孩子似的自在快樂”。

自踏入松風樓到此時此刻,在我們眼前的,大致上就是嚴家平日的生活模式和景圖。此外,兩位醫師也常常在家裡撥弄琴弦,讓深邃而沉穩的古琴聲蕩漾在屋裡,飄散到林間去。對于現代忙碌的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是獨特的,對他們來說,卻是稀鬆平常。

在他們的生活裡,除了有眾人皆知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少不了古代文人雅士用以修身養心的七大雅事“琴棋書畫詩酒花”,而開闢“松風樓”的目的,是與眾人分享他家的生活模式,給大家多一個活得更美,好的選擇,做個真正的生活者。

天人合一森林治療

十多年前,嚴居傑和父母親只是經營位于吉隆坡甲洞的養正中醫藥診療中心,后來延伸出養生藥膳服務,同時逐步地推動書法、太極、繪畫、古箏等文化藝術活動,“當初就有個想法,若是醫療、藥膳和文化三大部分發展到穩定階段,我們就開發森林治療。”

他說道,現代人口中所指的“森林治療”,就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概念,“這意味著人們必須要回歸到大自然,方能完全體會中醫養生法的精神。”

眾所周知,中醫醫療與藥膳對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但文化藝術又起著什麼作用?嚴醫師解釋,中醫是生活更是藝術化的,它與藝術有著相似的思維方式,需要人們去體驗、去領悟,而並非邏輯思維得出的結果。

因此,一個中醫師要體會到中醫的內涵,必須活成什麼樣子呢?它的答案是:回到《黃帝內經》裡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黃帝內經》成書于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為最早的中醫醫學典籍,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這本著作建立起中醫的養生智慧,從而影響中醫存在的思維。”這部養生寶典首次提出“天人相應”觀,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全面且精闢的論述,所以,嚴醫師指出,人們需要回到大自然裡生活,而文化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黃帝內經》中所提及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亦成了后世的養生黃金教條。

壁虎乘風歸松林

一路走下來,嚴醫師與家人和友人陸續開設了全馬第一間專業醫師藥膳館“紅曲館”,還有推動以古琴為主的中華文化藝術活動的“大呂琴院”,積極邁向醫療、藥膳和文化三方面的成功。

所有事情都有水到渠成的時候,由于朋友的關係,嚴醫師不時都會來回關丹和吉隆坡兩地,因此,有機會經過武吉丁宜(Bukit Tinggi)這個地方,“每次路經此地都是薄暮裡的雨天,眼前儘是雲霧繚繞,這是人間仙境呀!”他當時是這麼想的:“如果這裡可以住,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呀!”

殊不知,多年以后的因緣巧合下,位于武吉丁宜的Tanarimba的主人露西前去其中心接受藥膳調理,因而得知這裡有樓房要出售。他不看,一看就喜歡得不得了,“旋即愛上這片土地!”

在首次到訪這樓房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話說,當時他打開工人房,霎那間,有隻壁虎從裡面往窗口跳出去,“它是乘風而過到窗外的松樹上。”這個畫面讓他突然聯想到宮崎駿具有環保意識的電影裡頭,一些動物和精靈出現時的狀態,“正是這個樣子!”

更深得其意的是,這個別有洞天的天地,完全符合他要開發森林治療的願景,于是,他下了決定把這片天地收購下來。這裡后來就成了他的平日住所,如今,他更把家的樓下開闢成今時今日的“松風樓”!

鳥鳴山更靜
日日充氧精神好

嚴居傑醫師全家人搬進Tanarimba以后,覺得最大的收穫莫過于心靈狀態的提昇;在綠樹環抱的環境裡,他能感受到天地間,還有松樹、竹林一年的季候變化。

“我們原來擔心這個地方太潮濕,后來發現不僅棉被不易潮濕,就連掉在地板上的枯葉也是乾的。”經過仔細觀察和理解后,他恍然大悟,原來這座森林的水流性好,即便每天下雨都不會潮濕。

“那是因為林裡保留了許多大樹,樹根會吸水,而水分透過葉子蒸散到空氣中,于是參天大樹和土地間的中間部分是相當宜居的。”他工作如常,白天到診所做好醫師的本分,傍晚以后則回到家裡“充氧”,如此一來,精神顯得特別好!

“生活自然需要重新調整。”只是,好生活的定義之于每個人不一樣,他大可買個好音響、大熒幕來看電影、玩游戲,“但,既然搬到了這裡,一切得符合自然環境和狀態呀!”

實踐 《黃帝內經》養生

于是,他萌生建立“松風樓”的想法,“主要是想推出一個生活模式,能夠真正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變化。”至于何以命名為“松風樓”?這棟樓房原來叫‘Pine House’(松樓),除了先前發生壁虎乘風而去的小插曲,嚴醫師同時提到,自古以來,華夏美學的最高審美角度是聽松風這件事。

“當風吹過松林間,它所產生的聲音是那麼細膩,人們惟有用心去聆聽,才能聽出松風聲;這體現了美學要用心品味的原則,也符合形而上學的美學概念。”于是,最后決定將之取名為“松風樓”。

嚴醫師正式在此地安居,也樂業起來了!住在此地,他覺得最舒心的一刻是,每天清晨都有好幾隻不知名的鳥兒發出鳴叫聲,往往大約10分鐘后就消失了,“仿彿是叫醒沉睡的林中人。”而每次雨天以后,都能看見浮雲掛在林間,好像在游戲人間,“如此美麗景致達到《黃帝內經》裡提及的養眼法。”

他順帶告訴我們關于《黃帝內經》裡記載的其中一個養生法,就是著重于五官的薰陶,包括雙眼要看美的東西,而松林間的景緻,哪怕從一片落葉到一縷陽光,都是在餵養著眼睛;到了晚上時刻,更不缺蟬鳴聲陪伴入夢鄉;此外,這裡頭隨時都嗅到植物散發的芬多精,精神不得不為之一振!

食物吃原味 少加工提味

對于味覺這件事,同時擅長烹飪的嚴醫師亦有其看法,“在這個環境煮出來的食物,特別好吃!”他認為,這應該關係到食物的穩定性和負離子成分起著的效果,他還說,當這裡的住戶不多的時候,蘋果切開后保持半小時都不會變色,“讓我看傻了耶!”

這都是他在松風樓最真實的體會,他希望,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跟城裡的人共同分享這一切。于是乎,去年年杪,母親張碧華醫師率先開啟內丹功班,隨后,松風樓也舉辦了《酒國梁山會松風》盛宴,嚴醫師在其面子書裡寫到:這是一場藥膳與葡萄酒的相遇!

近期內,他也會親自主持一系列《黃帝內經》養生課程。他說,養正中醫藥診療中心開業這麼多年,病人來來去去,很多都是重複的疾病,他不得不捫心自問:他們什麼時候可以好起來?在短短看病時間裡,要如何告訴對方,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養生的方式?

《黃帝內經》是博大精深的一門智慧,在面向普羅大眾時,嚴醫師表示,他將以最輕易接觸的飲食層面作為切入點,“我會帶動參與者親自體會食物的原味,而未必需要借助味精達到提味效果。在這種美食狀態下,人們才懂得通過個人的味覺挑健康食物,而不是靠實驗室的結果或是人們的傳言,作為依據。”

工業社會另一種生活選擇

《黃帝內經》同時特別強調生活起居的態度,“他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因此裡頭有句說到‘形勞而不倦’,其中帶有入夜之后就不要再過于勞碌的意思。”

至于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就寢時間,嚴醫師說,實際上,每個人的身理時鐘不同,但按照《黃帝內經》的子午流注,人的作息到了太陽下山以后只適合做輕活動,等到需要入睡的時候就去睡吧!

未來,他特開辦私房菜,這是為了“吃的意義”而開拓的一條路,“我們的團隊會先尋找優質的食材,再以中醫的角度將之研發成藥膳,然后以精緻料理的模式推薦給客戶,這套私房菜包括開胃菜、主食、點心跟酒的相互配搭。”

“餐桌上,營養師會以營養角度分析每一道菜餚,用膳以后,食客也得提供評語,最終,我們會將所有內容結集成一本食譜,以把人在不同階段對食物的需要,以及各種食物的個性一一記錄下來。”

為此,他也到金馬崙高原的和平農場(Terra Farm)學習人智學創辦的“活力農耕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這麼做也不是為了種菜賣菜,除了在松風樓做到自供自給的階段,同時也讓參與者親身觀察蔬菜的‘形、色、氣’!”

直至目前為止,他希望,現在和未來開辦的種種課程,讓現代人看到至少生活能有變化。在這個工業化強盛的時代,人們需要發掘,原來還可以有另一種生活選擇!

松風樓被美麗綠色景緻,還有清新的芬多精重重包圍!
松風樓被美麗綠色景緻,還有清新的芬多精重重包圍!

張碧華醫師在松風樓主持了第一堂內丹功班后,發現參與者的健康和情緒都有顯著的改善,環境磁場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張碧華醫師在松風樓主持了第一堂內丹功班后,發現參與者的健康和情緒都有顯著的改善,環境磁場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