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草草不工──烏欖與黑欖菜
寧波和潮州都沿海,都窮,下粥小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寧波人醃製的小蟛蜞潮州也有,形狀和普通螃蟹不一樣,像大閘蟹更多,是個迷你版。一剝了殼,裡面還有很多膏。銅板大的那麼一小隻,膏當然也極有限,但只要那麼一吸,一小口膏的香味極濃厚,一下子送一大碗粥。
我對烏欖也記得很清楚,和西洋欖種類不同,兩頭尖,非圓形,核亦然,裡面有仁,極香。烏欖用鹽水煮過,再醃製,時間和過程要控制得極準,不然就是太硬或太爛。醃製得好的烏欖有奇香,從前都不介意什麼衛生不衛生,自從有人吃出毛病來后,就很少碰,偶爾在九龍城看到也不敢去試。
你說的烏欖不就是黑欖菜嗎?當今各雜貨店都有得賣呀!不同不同,黑欖菜用的是黃綠顏色的青欖重鹽醃製。從前上環潮州巷有一家人做得最好,當今已找不到。都是大陸貨,偶爾九龍城的“潮發”雜貨店也會自己做,如果你買回來試,便會發現有一股黑松露醬味,兩種食材,價錢相差十萬八千里,都是吃不吃得慣,感不感到珍貴的差異而已。
還有深綠色的麻葉,那是把黃麻的嫩葉用滾水煮過,再加醃過鹹酸菜的汁來浸泡,這汁有多種氨基酸和酒石酸,浸過之后會產生可口的風味。通常買回家后用蒜油炒它一炒,再加點普寧豆醬就能當小菜了,吃不慣的人不覺得有什麼道理,我在九龍城一看到,就會向朋友說這是大麻的葉子,大家一好奇就會試了,但不會再起什麼幻覺。
——巴剎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