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領袖見證威力 網絡加速社會分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社運領袖見證威力 網絡加速社會分化

掌權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011年2月11日宣布辭職,解放廣場的示威者無不興高采烈。(互聯網)
掌權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011年2月11日宣布辭職,解放廣場的示威者無不興高采烈。(互聯網)

(華盛頓29日綜合電)從“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到香港的“雨傘運動”,社交網絡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社會運動中主要的消息傳播和動員工具。



但社交網絡同時亦被指加速社會分化。社交網絡如何改變了世界?又會有何局限?香港《明報》訪問過來人及專家學者進行探討。

2011年席捲突尼西亞、埃及等地的阿拉伯之春首見社交網絡威力。古奈姆當年憑一個面子書專頁,號召埃及人上街,最終推翻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不過埃及卻未走上民主路。

深入對話促社會轉變



見證社交網絡威力的古奈姆,近年反思社交網絡利與弊,世界各地社會分化日趨嚴重尤令他擔憂。他希望透過全新的討論平台,彌補現時社交網絡的不足,他相信唯有深入的對話才可促成正面的社會轉變。

中產家庭出身、任職谷歌的古奈姆,原關心政治,上網只是為了逃避現實,但在社交網絡看到不少同胞也對政治諸多不滿,心態開始改變。埃及變天后,古奈姆在2012年寫了《Revolution 2.0》一書回顧,書末說﹕“多得現代科技,參與式民主正成真。慢慢地,大規模壓迫武器將肯定絕跡。”

現居于美國的古奈姆,去年12月在宣揚新思維的TED大會發表名為“設計一個推動社會變革的社交網絡”的演說,卻就自己的樂觀論調“認錯”﹕“我5年前說,‘若你想解放社會, 你需要互聯網’;今天我相信, 若我們想解放社會,我們首先要解放互聯網。”

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基督徒及世俗派初時同仇敵愾,但推翻穆巴拉克后迅速分化,軍方捲土重來,廣場革命的果實蕩然無存。

英國劍橋大學西亞研究學者莫尼爾表示,社交網絡雖有助動員,卻無法帶領民眾政治過渡,雖可以凝聚示威者,但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太表面,關係很容易破裂。

輿論走向極端惹安全憂慮

古奈姆認為,社交網絡一些特性把分化放大了,令本已分化的社會更分裂。

他憶述,社交網絡幫助傳播謠言、錯誤訊息及仇恨言論,網絡世界發展了到一個令他甚至擔心自己家人安全的地步﹕“軍方支持者與伊斯蘭主義者各走極端,像我一樣夾在中間的人開始感到無助。”

2013年7月埃及軍方推翻首名民選總統后,古奈姆決定沉默,反思了兩年多。他如今仍然相信網絡的力量,但認為必須改善。

他說,社交網絡令人更容易衝動行事﹕“如果我寫一個嘩眾取寵、偏頗且怒氣衝街的帖文,會吸引更多注意。”

他指出,世界各地的分化都日趨加劇,“我們需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技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非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用戶年輕人居多
學者:不代表大多數

應如何評估社交網絡推動社會變革的影響力?英國學者莫尼爾認為,社交網絡只是輔助工具,它所反映的亦往往不是現實之全部。

她解釋,社交網絡雖然的確有助宣傳和組織示威,能凝聚民間的反政府情緒,但由于各人對社會發展有不同意見,很難取得共識;而一旦達至抗爭目標,例如迫使政府下台后,社交網絡便無法繼續團結民眾。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資訊及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蒂費克奇前年亦在TED分析稱,社會運動的策略創新,但在缺乏組織基礎的情況下快速地形成,未必承受得起考驗,規模迅速擴大,但民眾沒足夠能力應對轉變。

根據埃及官方2011年4月發表的數據,互聯網用戶2011年2月佔該國總人口僅32.7%。莫尼爾稱,在西亞國家使用社交網絡表達意見的人,多來自特定社會或經濟背景,“他們似乎壟斷了輿論,但現實上並非大多數”。

她說,社交網絡用戶以年輕人及自由派居多。她提醒﹕“很多不同的政見其實並不見于社交網絡。”

間接促成政治兩極化

網絡社交平台影響政治生態,以面子書為例,其演算方法設定能夠依據用戶意識形態(按照用戶瀏覽喜好)排序,提供內容或立場相似的文章。

有評論甚至指出,面子書能夠把觀點完全對立的帖文過濾,導致用戶接收的信息漸趨單一,因此加強不同群組之間的疆界分野,間接促成社會“政治兩極化”。

現今社交網絡的缺點

★對快速傳播的謠言無計可施。

★可輕易取消追蹤或封鎖異見者,人們往往只跟觀點相近的人溝通。

★網上討論很容易演變成暴民爭吵

★社交網絡講求速度及內容簡潔,人們但求以寥寥數語對複雜議題提出尖銳的觀點。觀點一旦發布便沒有動力改變。

★社交網絡的設計利于傳播而非互動交流、利于發表己見而非討論、利于淺薄的評論而非深入討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