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首都淪恐怖之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歐洲首都淪恐怖之都

比利時恐襲發生后,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廣場成為人們表達支持和挑戰的場地,分別以法語、英語、阿拉伯語、佛蘭芒語等等,用粉筆寫下自己的心聲。(美聯社)
比利時恐襲發生后,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廣場成為人們表達支持和挑戰的場地,分別以法語、英語、阿拉伯語、佛蘭芒語等等,用粉筆寫下自己的心聲。(美聯社)

究竟從何時開始,以巧克力、啤酒聞名的“歐洲首都”布魯塞爾,淪為伊斯蘭國(IS)的招募沃土、恐怖主義的溫床?



比利時布魯塞爾是歐盟多個機構總部所在地,也有“歐洲心臟”之稱,北約等跨國組織亦以此為根據地,在國際舞台佔重要地位。

比利時淪為“恐怖之都”,在政治、族群層面可窺知一二。位處歐洲中心地帶的比利時,曾經歷大規模移民浪潮,定居族群種類甚多,但他們卻長期飽受歧視,遭比利時主流價值邊緣化。在這種社會歧視充斥、就業機會缺乏的惡劣環境下,“聖戰意識”趁機萌芽。

移民難立足



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導,加入激進組織的穆斯林表示,自己在比利時不被接納,且比利時人因將他們視為“外來族群”,工作機會少之又少。

埋下比利時繁華背后的恐怖種子,除族群分歧嚴重外,比利時政治鬆弛亦為一大關鍵。台灣《天下雜誌》指出,儘管擴編司法部門、擴大警察職權的改革呼聲高,卻因政治角力等因素遲未施行,而鬆弛的邊界政策、疲弱的武器管制,都是讓比利時成為恐怖份子理想天堂的原因之一。

極端分子比例西歐最高

比利時政局對立嚴重,使政府難以立例,阻止激進分子散播極端思想,令年輕人受煽動赴敘利亞及伊拉克打聖戰。

比利時極端分子名單現時有830多人,其中134人曾到過戰區且已返國,是比例最高的西歐國家。

莫倫貝克區激進主義溫床

去年底巴黎連環恐襲、以及之前多宗歐洲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均匿藏于布魯塞爾莫倫貝克區。上周五巴黎連環恐襲主犯薩拉姆在該區被捕,當局經調查后表示,他原來打算在布魯塞爾發動恐怖襲擊,未知今次機場爆炸,是否他的同黨有所行動。

莫倫貝克居民大多數為穆斯林,失業率居高不下,成為伊斯蘭激進主義溫床,甚至有第4代移民加入IS。從這裡開車或搭火車,幾小時就可到巴黎、柏林、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等大城,但直到不久前,各國才設移民檢查關卡。

巴黎恐攻后,這裡成為媒體焦點。當地居民阿里有2名兄弟都赴敘利亞加入IS,一人已喪生,另一人返國后被捕。他認為,種族歧視與缺乏發展機會是當地青年激進化主因,且警方對待他們的手段粗暴,政府未能協助他們在社會立足,更增加居民對主流社會的仇恨。

執法不力放生青年打聖戰

比利時婦女荷尼根的兒子前年18歲加入IS,去年戰死,她痛批官方不聞不問,即使她事前向警方通報兒子出境日,仍未能阻擋兒子赴敘國。

莫倫貝克區居民埃內吉安的兒子阿尼斯受IS招攬,前年赴敘利亞作戰,一去不返。埃內吉安指出,只要進行全面審查,仍可發現人們變得激進的跡象,更曾在兒子赴敘前兩周通知警方。警員以阿尼斯已是成年人為由,拒絕派員阻止他登機,凸顯當局執法不力。比利時內政部長詹邦坦承目前每月至少5名國民加入IS。

比利時槍械管制亦有漏洞,不法之徒只花約500至1000歐元(2235至4470令吉),便可獲得武器,估計全國有33萬支未經登記的槍械。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